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但都没有结果。可见杜甫前途的无奈,外在的压迫和排挤是占很大比重的。
2、奉儒守官的追求和厚重的社会责任感
杜甫的家世与出身是有亮点的。他是晋代名将杜预(222284)的第十三代孙。杜预的少子杜耽任晋凉州刺史,杜耽孙杜逊在东晋任魏兴太守,杜逊子杜乾光的玄孙杜叔毗任北周硖刺史,杜叔毗子杜杜鱼石在隋任获嘉县令,杜鱼石子杜依艺任巩县令,杜依艺子杜审言任
f膳部员外郎,杜审言子杜闲(就是杜甫的父亲)任奉天县令。可见,杜甫出身于有悠久传统的官僚家庭,自小耳濡目染的是忠君报国的儒家思想,而他也极其推崇他的祖先杜预和祖父杜审言,希望可以延续先人的事业和文才,重兴家庭声势。在《进赋表》里“奉儒守官,未坠素业”可见杜甫的人生理想和事业追求。他中年时期积极谋取官职,不惜向任何一个当权者寻求援引,结果总是让人抑郁。一直坚持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是值得敬佩的,但没有结果的追求是不够明智的,是在自我施压,自我禁锢,是很无奈的。杜甫的事业追求心是超出他能量之外的负担,除此之外,他的精神自我禁锢还在于他有着厚重的社会责任感。他的出身使他在当时享有很多特权,但他一生多是在贫困中度过。他的强烈爱国心让他即使穷,也要独善其身,还要兼济天下;即使没有物质的救助,也要用诗为苦难人民申诉。他为逃役的老翁一家写《石壕吏》;为不足年龄被迫征兵的孩童作《新安吏》,自己草堂漏雨他想的是天下仕子的处境;自己有温饱问题却为孤居无食的老妇写解围信;为新婚后作死别的夫妇吟《新婚别》……他无时无刻不关心天下苍生,他没有学李白的放任潇洒,他没有学陶渊明的遗世独立,他追随着屈原式的坚守,却比屈原更坚韧。当社会处于病态,当人民处于水深火热,自己想极力援救却无计可施,他的无奈会有多重?!
3、为仕期间的失误
f许多无奈来自时代,来自权利层,但自己施加给自己的,除了自我期望还有行动上的失误。为仕期间的失误如果可以重来,结果会不会改变?答案是:不能从来!杜甫第一次的为官经历和第三次幕府经历史料记载不多,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没有什么失误。但第二次为官不久,便卷入政治斗争(房事件)中,这件事影响他的后半生生活,和他之后寄居秦州,流亡西蜀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房少年时享有盛名,晚年成为“醇儒”,每每谈到国难就义形于色,但房工作态度不切实际,与当时的个人主义官僚派结怨,致使被贬。杜甫因为对房的高看和对攻击派的厌恶,不顾生死,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