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
工信部节〔2010〕17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有关中央企业,相关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切实转变钢铁工业发展方式,促进节约、清洁和可持续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钢铁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我国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重点行业。2009年,全国粗钢产量突破56亿吨,占全球的46,能源消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161、工业总能耗的23;新水消耗、废水、二氧化硫、固体废物排放量分别占工业的3、8、8和16左右。近年来,钢铁工业节能减排不断取得进步。2008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总能耗243亿吨标准煤,吨钢综合能耗62692千克标准煤,吨钢耗新水518立方米,同比分别下降02和72;吨钢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COD)、工业烟粉尘排放分别下降到227千克、013千克、155千克,同比下降62、1875和19。但是,钢铁工业节能减排仍然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一是能源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同口径相比,吨钢综合能耗高于国际先进水平约15。重点大中型企业按照工序能耗计算,486的烧结工序、378的炼铁工序、76的转炉工序、387的电炉工序能耗高于《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强制性标准中的参考限定值(电力折标系数按当量值计算),13的焦化工序能耗高于《焦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强制性标准中的参考限定值(电力折标系数按当量值计算)。高炉、转炉煤气放散率分别达到6和10,余热资源回收利用率不足40。二是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重点大中型企业吨钢烟粉尘、SO2排放量与国外先进钢铁企业相比尚有较大差距;通过国家及地方政府清洁生产审核的钢铁企业仅14,其中重点大中型企业约30;钢铁行业氮氧化物、CO2、二恶英等污染物减排尚处于研究探索阶段。三是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水平偏低。重点大中型企业中,冶金废渣、粉煤灰和炉渣利用率分别达到9493%、7947%,但固体废物高附加值利用技术和水平亟待提高;尾矿综合利用率仅502。
f四是落后产能比重大。整个行业企业较多、产能及布局分散;还存在土法炼焦、环形小烧结机、横列式轧机等落后工艺;相当多的企业仍然使用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30吨及以下转炉等落后装备,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有待进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