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恩师。1980年,我在清华大学考取了公费留美资格。我原来准备赴美做两年的“访问学者”,于是我回到母校北京大学,找到数学系的江泽涵教授和冷生
f明教授,拜托二位老师为我指点迷津:美国乃数学强国,名校林立,大师云集,我该去哪里?二位先生不约而同,都建议我去圣塔芭芭拉加州大学英文简称为UCSB去找樊畿
教授,并且还都建议我去樊先生那里读博士研究生。
1982年秋季起,我成为樊畿教授的学生。我是他最后一个亲自担任博士论文委员会委员并给予指导的研究生。在我二年级的时候,因为一年后先生即将退休,于是他把我推荐给著名算子代数方面的教授阿克曼先生,由阿克曼先生担任我的博士论文委员会主席,具体指导我的博士论文。在我攻读博士学位的那几年,从一开始樊先生就密切关注着我的博士论文的选题,论文写好以后,先生把它推荐到美国的一个专业的数学期刊《泛函分析》上发表了。我毕业之后,在美国大学申请教职,非常顺利,那也是多亏了樊先生亲自为我推荐与介绍。他亲笔写的推荐信,长长的两页。先生的英文书法典雅豪放,
苍劲古朴,我珍藏至今。
迄今我与樊先生师生相处逾25年。但我的这篇文字,并非要为先生立传。我仅仅是记述这么多年间,我耳闻目睹的出现在樊先生身边的事情,没有道听途说的东西。我
要写的是先生的人品性格,并且尽量少地使用过于专业的词汇。
师严道尊:当助教,学樊畿教书育人
1983年春季,是我在UCSB留学的第二个学期,樊畿教授给数学系高年级学生开了一门“高等线性代数”课程,数学系安排我给樊先生当助教。在美国大学里,做助教是不必随堂听主讲教授讲课的。但这次情况就不同寻常了,因为我早就知道,先生早年在北大读二年级时,时逢德国施佩纳教授在北大讲授“近世代数”,采用他与施赖埃尔教授合著的两本德文原版书作为教材。青年的樊畿不仅数学领会得好,而且德文也很好,课听完了,两本书也翻译出来了。两书合一,定名为《解析几何与代数》,由当时北大数学系主任冯祖荀先生作序,推荐给商务印书馆,在1935年作为“大学丛书”出版发行了。此书对后来学者影响很大,以至不断再版,直到1960年还发行了第七版。我60年代在北大读书,正是从这本书里“认识”樊畿的,心中暗自疑问:如今他在哪儿?所以当樊先生又亲自讲这门课,我心中未免有些激动与好奇,况且时间上也不冲突,我又
是本课助教,名正言顺,就去随堂听课了。
虽然那仅仅是数学系高年级学生的一门基础课,但樊先生讲课绝对是大师风范,严谨认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