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员,定检修质量、定安全措施、定检修进度。
26、特种设备应建立档案和台帐,定期检验,证件齐全,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
27、生产设施检修前,应组织有关人员,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或其他适用方法对检修活动进行风险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控制风险。
28、企业对各种安全检查所查出的隐患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及时整改,并对隐患整改情况进行验收。
29、企业无力解决的重大事隐患,除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外,应书面向企业隶属的直接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
30、安全检查形式有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日常检查。
31、综合检查是以落实岗位责任制为重点,各专业共同参与的全面检查。厂级安全检查每年不少于十二次;车间级安全检查每周不少于一次;班组级每天不少于一次。
f32、专业检查应分别由各专业职能部门的负责人组织本专业系统人员进行,每年不少于两次。
33、检查应按相应的《安全检查表》进行,应认真填写检查记录,做好安全检查总结,做到检查监督工作有标准、有记录、有纠正、有反馈、有考核。
34、安全检查的主要任务是查找不安全因素,提出消除或控制不安全因素的方法和措施。
35、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分为室内演练和现场演练两种。
36、事故实地演练根据任务要求和规模可分为单项训练、部分演练、综合演练三种。
37、企业应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定期演练,评价演练效果,评审应急救援预案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38、企业应定期评审应急救援案,尤其在潜在事件和突发事故发生后。要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有关部门备案,并通报当地应急协作单位。
39、企业建立应急指挥系统,实行分级管理。
40、事故处理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责任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41、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42、企业如存在法定职业病目录所列的职业危害因素,应及时、如实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接受其监督。
43、事故调查处理提出的预防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培训教育措施、管理措施。
44、对有害物质大量外泄的事故或火灾事故现场,必须设警戒线,抢救人员应佩好防护器具,对中毒、烧伤、烫伤等人员应及时进行抢救处理。
45、企业应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