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让儿童成为儿童
作者:曹爱东来源:《江苏教育研究》2013年第14期
一
我们大人常喜欢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更是世界的未来。面对儿童,面对人生最宝贵的童年,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需要有敬畏感与神圣感,让思想与行为更加小心翼翼。
作为一个未成年者,儿童有着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成长规律。然而,无论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还是在现代社会里,这一思想常常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当前,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呈现出一种奇特的现象:一方面,家长视孩子为“心头肉”和“掌上明珠”,在衣食住行上对孩子有求必应,穿名牌,吃洋餐,上学专车接送,担心孩子安全,百般呵护,甘做孩子的奴仆和下属。另一方面,“父为子纲”“家长制”作风严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习惯于替孩子做决定,把不适当的超前教育当做先进理念,逼迫孩子参加各种培训辅导,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充当了孩子的上司和主子。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中,孩子很难享受到本该属于自己的童年的幸福,也难以成为一个完全的社会人。
小学作为儿童教育的基本场所,其主要责任就是让儿童享受属于他们的色彩斑斓的童年,在童年里孕育幸福的种子。儿童的大部分时光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在和老师与同学们相处的过程中体验着“最初的社会”,这段生命时光幸福了,虽然不能保证整个人生的幸福,但一定会对终身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果这段生命时光有了阴影,注定会伴随着整个的生命历程。而事实上,儿童在学校的生态环境不容乐观。高考指挥棒延伸到小学,包括教师和家长在内的成人群体,纷纷把自己的功利目标强加给孩子,把孩子当成工具,让孩子来实现他们未完成、或者不可能完成的梦想,驱赶他们过早地到功利战场上拼搏。校园里看不到儿童生动活泼的身影,他们自由活动的时间大大减少,课堂上缺少民主,作业负担太重,体罚或变相体罚时有发生……违背儿童身心发展和教育规律的现象如同暗流涌动,时时吞噬着儿童幼小的心灵,严重影响着儿童的身体健康。他们能感受到,但是不能说,不敢说,都不说,最后就不会说了。
所以,如果现代家庭找不到与儿童平等相处的位置,如果学校偏离了儿童教育的方向,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会缺乏儿童的立场,就会忽视儿童存在的价值,儿童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成为儿童的意义。
“让儿童成为儿童”,意味着儿童首先是活生生的人,有独特的人格与尊严,拥有儿童的心灵、视角与语言。哲学家卢梭说:“儿童有独特的观察视角、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