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学的质量控制流程
临床血液学检验的质量控制和改进应贯穿于仪器使用的整个使用周期,体现在每一个标本或者说每一个病人的检验过程中。临床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目标就是检验结果的准确,精密,快捷和经济。按照实验室质量管理学的基本理论,文件,程序,执行,记录,改进是构成质量管理的5大基本环节。这就要求按照《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或国际上通用的实验室认可的要求认真做好临床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首先要制定质量管理的各种文件,其中最重要的是标准操作程序(SOP)然后操作者都按程序进行工作,执行了就要纪录,各种记录本就是质量保证,控制和改进的客观材料。在工作中通过室内质控,室间质评或比对试验以及临床医生和病人的反馈意见发现问题,制定改进措施,进一步提高质量。如此循环,使质量管理工作始终处于动态的发展之中。质量计划包括:
1、操作人员工作前的技术培训;2、仪器的安装,调试,评价;3、实验室环境监测和改进;4、仪器正常保养,维护,正确使用及其改进;5、试剂的质量保证措施和改进计划;6、仪器的校准;7、仪器使用寿命和延长使用时间的改进方法。一、实验室环境要求室温18250C,相对湿度3080,有一定的通风,防尘措施;安装UPS避免电磁干扰,仪器周
围有一定空间,便于仪器散热;环境清洁,防潮,仪器实验台稳固。对实验室环境的监测必须形成制度,将此工作内容写入仪器使用的SOP文件,并认真做好每日
纪录并及时纠正不符合要求的状况。二、试剂要求
试剂必须配套使用,血液分析仪的试剂主要有稀释液,清洗液,溶血剂,校准品和质控物。五分类仪器还需要另外的稀释液和不同的荧光染液,必须保证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三、质控程序质量控制
1质控品:购买SYSMEX公司原装具有量值塑源的高、中、低室内质控品。
2室内质控靶值及标准差设定
21靶值:当要更换新批号的控制品时,应在“旧”批号控制品使用结束前,将新批号控制品与旧批
号控制品平行进行测定,34d每天分析同一水平质控品34瓶,每瓶进行2~3次重复测定。收集
数据,剔除超过3SD的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出平均数作为靶值。
22标准差:收集的数据量越大,其标准差估计值越好,而血细胞质控品每批有效期较短为2~3个
月,由于这个原因,我们采用以前变异系数CV来估计新的标准差。以前的变异系数是几个月数据累
积的变异系数,这就考虑了检测过程中更多的变异,标准差等于新靶值乘以以前的变异系数CV。
23设定控制限: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