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美国PPP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Part
ership,PPP)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2016年二十国集团会议中,中美双方承诺向各自的地方政府宣传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最佳实践,并进一步加强在公共服务设施投资和运营领域的交流与信息共享。梳理美国PPP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总结美国PPP发展的主要特点,分析美国PPP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提出美国PPP发展对中国的启示及对策建议,对于中美两国政府在PPP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大有裨益。一美国PPP发展历程19世纪美国已有由私营部门提
供公共设施如收费公路和桥梁的做法,但PPP并非常用模式,到20世纪初除公路以外的公共交通设施几乎全部依赖于政府提供。当时美国财政部通过一般基金资助公路建设,直到1956年美国颁布了《联邦资助公路法案》和《联邦公路税收法案》,这两个法案为州际公路的建设提供了筹资机制,州际公路发展的资金来自于由燃油税、轮胎税、车辆购置税等构成的联邦公路信托基金(HighwayTrustFu
d,HTF)。《联邦公路税收法案》规定当时的燃油税为每加仑3美分。1982年出台《地面交通资助法案》(SurfaceTra
sportatio
Assista
ceAct),加上设立公共交通账户,燃油税进一步提高。后来为
f弥补资金缺口,里根、布什和克林顿政府一再提高该税,1993年达到汽油每加仑184美分和柴油244美分的水平并保持至今。从20世纪末开始,联邦公路信托基金收入持续低于国会批准的每年的支出水平。不断扩大的缺口源于三个主要因素:一是通货膨胀导致联邦燃油税收入的实际购买力下降;二是美国人开车少了,车辆的总行程数下降,尤其是人均行车里程大幅减少;三是车辆燃料的利用效率提高了。美国政府通过制定公司平均燃料经济(CorporateAverageFuelEco
omy)标准,强制性要求提高车辆燃料利用率,这无意中减少了基于油耗征收的燃油税。另外由于电动车的发展,开车人不需要支付燃油税及相关税费。而与此同时,美国对基础设施的需求不断增长,基础设施不断老化,需要大量资金进行维护修复与更新。在此背景下,美国各级政府开始探索PPP模式。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借鉴英国、澳大利亚及加拿大发展PPP的成功经验,美国开始更多地利用私人部门资源,加快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速度,节约资金,提高创新能力,提升服务质量,PPP得以在美国快速发展。1998年弗吉尼亚州采用私营公司设计并建成花费4200万美元的监狱为美国PPP的发展树立了成功的典范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