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浅谈农村小规模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及对策
作者:王树龙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10期
我们知道,小学是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初级阶段,同时它还是学生思想品质以及行为习惯养成的起始阶段,在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全面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小学生的德育问题在学校工作中非常重要。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当前我国农村教育仍然存在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与农村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一、农村小规模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一)目前农村小规模学校人数大多在200人以下,这就导致了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人数偏少我们知道小学阶段正是生长发育的第一个高峰期,每个年级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如在一年级和六年级开展德育课程其内容肯定会有很大的不同。这就对我们教师对每个年龄段学生的认识以及对不同年龄段德育课程内容的把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能“吃大锅饭”、搞“一锅端”。(二)教师年龄普遍偏大,知识结构陈旧固化当前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师队伍令人堪忧,很多中青年教师不愿意到农村小学传承衣钵。较大比例的中老年教师仍是学校的骨干和脊梁,他们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有心无力。毕竟,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时代对中国农村造成了深刻的变革,发展带来新的技术手段与新的思想理念,新时代德育工作更多的是侧重学生精神世界的构建。教育与生活是分不开的,生活中体现教育,教育中影响生活。我们的学生终将要面对现代化的生活,而我们老龄化的教师队伍显然在德育工作现代化的需求前作用有限。(三)一些学生家长外出务工造成了部分留守儿童或半留守儿童现象,导致家庭教育缺失学生的德育工作和学生生活的环境密切相关,而小学生在家里的时间远多于在校时间。当前农村学生的父母一部分进城务工,一年只在节假日回家与子女团聚;一部分家长每天外出上班,早出晚归,和孩子呆在一起的时间非常少。即使部分留在家里的父母亲,文化程度也普遍偏低。这就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很少得到来自家庭的德育熏陶,而社会环境良莠不齐、泥沙俱下,促使一些学生养成诸多不良习惯。(四)我国的社会主义基础教育体系自1949年开始建立到改革开放后加速巩固和发展,尤其是新世纪以来九年制义务教育实现了全国城乡大普及,为推广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国民素质做出了巨大贡献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事实是,我们的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