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斌提出,它是当前中国社会工作发展路径最有影响力的观点。在《中国社会工作的嵌入性发展》一文中,王思斌通过“理论的迁移”,引入经济学中的“嵌入”概念来分析社会工作的发展路径和格局。简单而言,“嵌入”是指“专业社会工作是嵌入原来的社会服务领域之中并谋求发展的”,[1]或者“专业社会工作实际上是进入本土社会工作实践的原有领地,前者嵌入后者之中”。[2]这里所说的“原来的社会服务领域”和“本土社会工作实践”属于同一所指,即行政性、非专业的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的‘嵌入’指的是它必须进入行政性社会工作占主导地位或基本覆盖的社会空间发挥作用”。王思斌重点分析了社会工作嵌入的基本格局。他认为社会工作恢复重建以来经历了一个“政府主导下的专业弱自主性嵌入”到“政府专业合作的深度嵌入”。“社会工作恢复重建以来,它基本上是一个由政府支持的实际社会服务为主导、同时专业社会工作又具有一定自主性的浅嵌入格局”。[4]在这种格局下,政府几乎对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实现了“包揽包办”,同时体现出了重管理、轻服务和单一治理主体的特点。专业社会工作被边缘化,游离于政府工作之外,生存空间狭小。后来,随着政府执政理念的转变、专业社会工作功能的凸显,社会工作的嵌入格局逐步发生变化,政府的执政理念逐步实现了从社会管理向社会
f服务的转变,对专业社会工作的认同度和接纳度提高,社会工作进而获得了更多的让渡空间进入原本由政府部门负责的社会服务领域,二者的合作领域逐步扩大,形成政府部门的行政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合作的深度嵌入格局。“嵌入式”的观点提出后,在社会工作界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几近于形成了一种学术思潮”。[5]2014年11月初在北京举办的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成立二十周年研讨会上,与会学者专门对“嵌入式”的观点进行了讨论。张友琴通过自己的实践项目,发现专业社会工作与行政社会工作之间是相互融入对方而非嵌入的关系。张昱认为,在讨论“嵌入”之前,我们需要首先反思一个基本问题,即社会工作是“舶来品”吗?如果不是便不存在嵌入之说。因为从社会福利的角度出发,社会工作在中国自古便有之。同时,他认为,对社会工作进行专业行政的二分法,带来的一个现实问题是二者之间的对抗。如在当前的社区服务过程中,便出现了原有的居委会工作人员与进驻社区的专业社工之间的利益冲突。徐选国进一步拓展了“嵌入”的内涵,他提出了“双向嵌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