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形特点分析,中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洪水汇集时间短,因此用修建水库调节,既能防灾防洪,也能防旱灾。(2)一方面是改良农作物品种,试农作物适应耐旱环境,积极推广耐旱作物;另一方面,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喷灌、滴灌、微灌等;第三,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旱灾的能力。(3)河源地区的开发排放的污水和废弃物会增加,使河水污染;植被破坏会使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水土流失加剧,会使河流的含沙量增加。依据产生问题的原因,应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4)应结合京津冀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分析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环境质量。(2014四川卷)13(28分)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下表是该地气候资料。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表1月份1290173130314180745220118625014872751778275139923014110180841113539128018气温(℃)65降水量(mm)16
(1)说出该地区的地形类型名称和甲地地形部位名称。(4分)(2)描述该地区气温的季节特征。(6分)(3)分析该地区气候可能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12分)(4)该地计划在图幅所示东北部修建水,水最大蓄水量时水面高程不超过390米。你是否赞成在该地修建水?请依据图表信息说明理由。(6分)响粮食生产的稳定。所以不赞成。【答案】(1)丘陵地。鞍部(4分)(2)冬季温和,夏季高温,四季分明。(6分)(3)冬春遇寒潮(低温)天气,农业生产易遭受冻害;冬春降水少,春温回升快,农业生产易遭受旱灾;夏季多暴雨,农业生产易遭受洪涝灾害。(12分)(4)赞成。降水季节变化大,建水库可调节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地势低洼、开阔,利于蓄水(或图幅北部河谷狭窄,利于建坝);临近农用地、居民点,便于生产、生活用水。
f不赞成。该地已有河流流经,可供生产、生活用水;迁建公路和居民点,增加建设成本;淹没大片耕地,人均耕地减少。(6分)【解析】1主要考查读图能力,根据等高线判断地形类型为丘陵。甲地地形为鞍部。2根据表格数值,最冷月气温大于零度,所以说冬季温和。夏季气温在25度以上,说明夏季高温,四季的气温、降水差异较大,说明四季分明。(3)该地位于我国亚热带丘陵地区,冬春可能遭遇寒潮或低温天气,农业生产易遭受冻害。冬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农业生产易遭受旱灾。该地夏季多暴雨,农业生产易遭受洪涝灾害。(4)开放性试题。首先要明确观点,然后说明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自圆其说即可得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