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连片规模农场运用过程中,可以及时高效防治病虫害。同时,使用无人机喷洒作业时,当药液雾滴从喷洒器喷出时被旋翼的向下气流加速形成气雾流,直接增加了药液雾滴对农作物的穿透性,减少了农药飘失程度,并且提高靶标作物上药液沉积和覆盖率,让“药”“水”降下来,治效提上去。
第五、国家正在推进土地流转工作,据统计,我国土地流转面积从2007年的064亿亩上升到2015年的443亿亩,这些土地都已经达到了规模化的种植,这种地块大、集中耕种的模式传统植保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这种大规模的作业要求。
112、无人机农业植保的巨大优势
中国是农业最大的需求国,传统农业作业方式的弊端正在逐步凸显,尤其是在植保这一细分领域,那么如何提高中国农作物病虫害防
3
f治机械化水平,实行统防统治的专业化服务,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增强突发性大面积病虫害防控能力,缓解农村劳动力短缺,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智能制造领域的不断创新,无人机领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面向农业植保的无人机更是从“市场眼中的不可能”到“这事儿可行,这个好”,那么无人机农业植保与传统农业植保方式相比存在哪些明显的优势呢?主要体现如下几个方面:
为突发性大面积病虫害防控提供了全新的技术与装备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突发性大面积的病虫害发生频繁,严重危害了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稳定发展。据国家农业部2010年统计,全国农作物病虫害发生48亿次,年损失粮食多达2157万吨。2012年突发大面积的玉米黏虫,缺乏专用高效的施药技术装备致使防治不利,仅这次玉米黏虫发生面积近5000万亩,占全国玉米播种面积的972,其中严重发生面积650万亩,占到全国播种面积的126,这类突发性大面积的病虫害已经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破坏农业可持续发展。作业效率高无人机施药作业效率高,较常规机具可提高100~150倍,而作业成本5~8元亩,仅为常规作业的14~16。高效、低成本的无人机施药技术为解决突发性大面积病虫害防控难题提供了全新的技术与装备。
4
f我国规模化的土地资源不足,仅占耕地面积30左右,主要集中在北方东北平原、西北、华北平原。而在南方,有着占总种植面积60以上的小规模种植土地,土地地貌复杂,民房耕地交织,经营模式以一家一户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土地的分散经营、小块经营,使得耕地规模小、田块分散、作物品种布局不一,作物长势不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