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1煤的赋存要素煤层按倾角分类:
近水平煤层<缓(倾)斜煤层中(倾)斜煤层急(倾)斜煤层>8°;8~25°;25~45°;45°。
按厚度分类:
薄煤层中厚煤层厚煤层<13m;13~35m;>35m。
稳定性分类:
稳定煤层;较稳定煤层;不稳定煤层;极不稳定煤层。
评价煤质的常用指标
水分W、灰分A、挥发分V和固定碳FC、发热量Q、胶质层厚度Y、粘结指数Grl、含矸率。
中国煤的分类:
工业储量可采储量远景储量设计损失煤量的概念。A、B、C、D级储量煤炭储量分类表。钻孔柱状图地质剖面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常用的采掘工程图。
2煤田的划分煤田、井田的概念
煤田划分为井田的原则及井田境界的划分方法。井田储量、矿井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以及三者之间关系我国各类矿井服务年限的要求。储量备用系数K的含义及取值。井型的概念。
井型分类
大型矿井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20、150、180、240、300、400、500万ta及500万ta以上的矿井300万ta以上的矿井为特大型矿井。
f中型矿井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45、60、90万ta。小型矿井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9、15、21、30万ta。
3井田内的再划分
常用井巷名称及含义。阶段、水平、开采水平的概念。井田划分为阶段和水平阶段内再划分采区式和带区式划分。采区走向长度和倾斜长度的确定。阶段再划分为带区的条件。采区和带区的开采顺序。矿井主要生产系统运煤系统、通风系统、运料排矸系统、排水系统。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回采巷道的概念及范围。
4井田开拓
井田开拓及开拓方式的概念。开拓方式按井筒形式分为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综合开拓。立井开拓立井多水平分区式开拓的巷道布置及主要生产系统。立井单水平分带式开拓的巷道布置及主要生产系统分带式开拓方式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斜井开拓斜井多水平分区式开拓的巷道布置及主要生产系统。斜井井筒的布置及适用条件底板穿层斜井和顶板穿层斜井。平硐开拓平硐的形式走向平硐和垂直走向平硐。两者的适用条件。三种开拓方式比较和综合开拓。
5井田开拓中几个问题分析
上、下山开采的概念。上、下山开采在掘进方面、运输方面、排水方面通风方面的不同特点及其优缺点。下山开采的适用条件。水平高度的概念。影响开采水平高度的主要因素。开采水平高度的确定。开采水平大巷包括阶段运输大巷和阶段回风大巷。根据煤层数目和间距不同阶段运输大巷有分煤层运输大巷、分组集中运输大巷及集中运输大巷。各种大巷布置方式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