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信息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原则可知,丙地的年蒸发量大于600毫米,选项A错误;图示区域南部年蒸发量变化非单一变化,选项B错误;甲地区较乙地区的等值线密集,因此单位距离年蒸发量变化甲地区大于乙地区,选项C正确;图示区域除鄂尔多斯地区有部分内流区外,大部分地区属于外流区,选项D错误。答案:C7.在乙地区土壤中水盐运动表现为淋盐特征的时期,丁区域可出现的地理现象是A.油菜花黄蜜蜂忙B.阴雨绵绵梅子黄C.稻田受旱暑骄阳D.落叶遍地秋风狂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定位及区域地理特征,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乙地区土壤中水盐运动表现为淋盐特征的时期为7、8月此时,该地区处于雨季,丁地可能受副高的影响,降水少,易发生旱情,故选项C正确。答案:C
f8.下图为“1950~2007年黄河入海口附近的利津水文站径流量与输沙量变化图”。读图推断该水文站河水含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流域工业用水的增加B.流域降水量的增加
C.上中游水库的增建
D.中游水土流失的加剧
解析:选C本题考查黄河入海口处河水含沙量变化的原因,意在考查考生获取
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读图可知,利津水文站河流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减小,且输
沙量减小幅度更大,上中游水库的增建是该水文站河水含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下图示意该支流出口处
1970~2000年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量之差和年净输沙量输
出泥沙量和输入泥沙量之差。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9~11题。
9.下列各时间段中,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的是
A.1970~1976年B.1977~1984年
C.1980~1989年
D.1989~2000年
解析:1970~1976年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1977~1989年
的某时段,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相反,故排除B、C项;1989~2000
年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接近程度较1970~1976年小,
f故D项错误。答案:A10.该支流流入A.黄河B.长江C.辽河D.黑龙江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支流每年净注入干流的流量在1500亿立方米左右,由此可以判断其干流的年净径流量巨大;从年净输沙量可以看出该支流每年的含沙量也较大,由此则可以判断该干流最可能为长江辽河和黄河的年净径流量较小,黑龙江的含沙量较小。答案:B11.1983年以来,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支流流域A.建设用沙量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