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哪一个政治课本,或者哪一种现实生活,能让我如此逼近地看到政治对人的玩弄与摧残。康熙最擅长的用人手段就是“恩威并用”。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捧杀”,用是美帝的话就是“胡萝卜加大棒”政策。在权力金字塔塔尖上的皇帝操持着生杀予夺的大权,所有的人都是他的“奴才”,因为大家的性命都是皇上的,所以得提着脑袋给皇上做事。但皇上时而要表现出一些“不杀之恩”,或者给予能干的贫贱者一些重用,这样足以使他们感激涕零,肝脑涂地。朱国治如此,周培公也如此。
f《康熙王朝》刻画了一系列臣子形象,特别是汉臣的形象。康熙的丰功伟业,不是建立在满臣身上,而是汉臣帮他建立的。魏东亭、伍次友、周培公、朱国治、姚启圣、李光地、张廷玉等,他们干练精明,都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不可多得的人才,一次次帮他挽狂澜于既倒,然而下场却没有几个好的。魏东亭从小和他一起长大,在杀鏊拜时立下了汉马功劳,小心翼翼鞠躬尽瘁地完成皇帝交代的每一项艰巨任务,仅仅一点小过失就被贬到台湾当县令;周培公帮助他在最困难的时刻带兵征讨吴三桂,在即将大功告成时却被召回来把功劳让给满人,用完之后又怕他拥兵自重,把他发配到满人的老窝冰天雪地的盛京,监视起来,致使他英年早逝。
更可怕的是,《康熙王朝》不仅写出了这些人臣的悲惨命运和悲剧结局,而且还有意刻画了康熙与臣子之间的互通心曲,洞明幽微,强调了这种命运安排的合理性。皇上明知道不公平,可是还得这么做,因为如果不牺牲局部个人,就有可能搅乱全局。在周培公的问题上,康熙一直心怀愧疚,可是当他见病榻上的周培公最后一面时,却毫不掩饰地告诉周,我知道你受了委屈,而且我把你送到这里来不是要你做好封疆大吏,而是让满人监视你的,我真的对不起你啊!周培公则表示理解,认为皇上做得对,皇上能让我一个汉人领兵建立一番功业已经是很大的恩典了,我知足了,死而无撼。死前还殚精竭虑为皇上献上一幅史无前列的清朝疆土地图。皇上和臣子之间的对话,是如此的虚伪和真诚,以致荒谬到了头,反而可怕起来了。
康熙所学的第一课,就是利用大臣之间的党争,为自己开路。苏克沙哈弹劾鏊拜,皇帝是欢喜和支持的,可当鏊拜占了上风将威胁帝位的时候,皇帝马上弃卒保车。美其名曰:先杀了苏克沙哈,以安抚鏊拜;待杀了鏊拜后,再给苏克沙哈平反,让其家属享受富贵。在政治面前,没有对错,只有胜负,只有赢家才是对的。明知是冤案又如何?忠臣再肝脑涂地,也不过是皇上手中的一个棋子,用你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