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4)《英国状况十八世纪》读书笔记
写作背景1842年秋,恩格斯来到英国,在这个当时资本主义最为发达的国家中侨居两年。《英国状况》写于1843年秋至1844年春,是一组论述当时英国经济、社会与政治状况的系列文章,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第一部分《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发表于1844年的《德法年鉴》,第二部分《18世纪》,第三部分《英国宪法》。因《德法年鉴》停刊,都连载于1844年的《前进报》上。后因恩格斯计划撰写英国工人阶级现状及英国社会史的文章,就提前终止了《英国状况》系列文章的写作。《英国状况》主要是关注英国近代社会,即市民社会的形成过程。恩格斯从经济方面考察了近代英国社会的形成过程。换言之,恩格斯对英国“社会”史的考察实际上是一部经济史。主要内容第一部分(第1段至3段):主要介绍德法英三种不同的革命(德国哲学革命、法国政治革命、英国社会革命)以及三种革命在18世纪的革命中的地位。18世纪在大陆是革命的世纪,但在英国表面上却是风平浪静,实则发生着一场静悄悄的革命:社会革命。与德国的哲学革命和法国的政治革命相比,这场革命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德、法、英三种不同的革命:德国是哲学革命,法国是政治革命,“英国人,
f这个民族是德意志成分和法兰西成分的混合体,就是说英国人身上具有对立的两个方面,所以比这两种因素中的任何一种更广泛,因此,英国人也就卷入了一场更广泛的革命,即社会革命。”这一点需要进一步探讨。第二部分(第4段至第8段):介绍英国的特点,为什么只有英国才有社会史。英法德:当代史上的三个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德国人代表基督教唯灵论的原则,法国人代表古典古代唯物主义的原则。英吉利民族是由日耳曼语族的民族和罗曼语族的民族构成的,那时正值这两个民族彼此刚刚分离,刚刚开始向对立的双方发展。日耳曼成分和罗曼成分并列地发展,最后形成一种具有不调和的两个片面性的民族。英国人身上具有推动大陆上历史发展的两种成分,因此,尽管他们同大陆的联系不很密切,可是他们仍然跟上运动的步伐,有时甚至走在运动的前面。第三部分(第9段至第36段):主要介绍英国工业革命史。第913段,英国社会革命的后果。英国的社会革命大大地发展了封建制度的废除所引起的这些结果,以致基督教世界秩序灭亡的危机已经为期不远;而且,这个危机时代,虽然不能准确地从年份和量上加以预测,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