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和操作误区,试图给出解决之道。历来,成功的管理都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而只有适用的方法。绩效管理亦然,最重要的是寻找到适用的方法。谁来考核CEO所有的流程,都需要领导的身体力行,需要机制和制度来支撑和保证困局:考核断层“一个单位的绩效考核应该自上而下的进行。”人力资源的专业人士这样说,企业的老总们也这样讲。KPI、平衡计分卡和MBO这些绩效考核的管理工具,无一不是在强调,考核应该从企业经营的源头抓起,也就是从企业的战略做起。
f但是,在实际操作当中,许多单位的绩效考核是很失败的:有的企业的一把手要求在全公司进行绩效考核,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业绩考核表,但总经理没有自己的考核表。作为总经理的直接下属,公司的高层领导也往往没有与员工一视同仁的业绩考核表,或者有也是走形式,敷衍了事。有一次,笔者到某公司副总裁的办公室,准备询问他这个季度的业绩考核表是否自评完了,结果副总裁不在,只有他的秘书在认真地填着一个考核表,走过去一看,业绩考核表上的被考核人一栏赫然写着这位副总裁的名字。的确,人力资源部向公司高层汇报绩效考核工作的时候,总是能够得到高层领导口头上的“大力支持”。这些高层领导们也确实想把整个公司的业绩搞上去,也认为绩效考核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但他们的眼睛却总是往下看,认为要考核的是下边的人。被“考”的感觉是不怎么爽,所以企业的高层人员潜意识里存在着排斥心理,与一个普通员工的心理没什么两样。一个公司但凡存在这种现象,就不可能使绩效考核工作发挥实效,必然流于形式。因为,本来绩效考核是一个自上而下成体系的东西,在实际的运用当中却出现了断层,而且是从高层断裂,必然使整个体系崩塌。
f支招:“塔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