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新译本有感
前言
作为一名历史学专业的学生,尤其是修习世界史方向的研究生,希罗多德的《历史》和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都是必看的。非常幸运的是给予我授课的徐老师就是这两本书的译者和资深的古希腊罗马历史研究学者。今年初,幸运的得到徐老师的亲笔签名版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新译本,大大的提高了我对古希腊罗马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当然,我自知自己的学识及其浅薄,对本书也只能有自己的一些肤浅的认识,但我还是很开心能够阅读此书,并且记录下自己的一些笔记和心得体会。
首先,我想引出阿诺德汤因比的《文明经受着考验》(1988,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第一章:我的历史观里面的一段话“1914年的战争,正赶上了我向攻读罗马,希腊古典语文的贝利尔学院牛津大学的大学生讲述修昔底德。当时我的理解上忽然有了一种领悟,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经历早已为修昔底德在他那个世界中经历过了。我带着一种新的理解重读了他他的著作的意义,以及在他的文字后面隐藏的情感。对于这些,在我陷入那曾经激发他去写那些著作的类似危机中之前,我一直都没有感受到,现在看来,修昔底德早已出现在这块土地上了,他那一代人先于我及我们达到了这个历史经验的阶段。”修昔底德生活的时代,距今已有2400多年了,但是从人类的思想、哲学上来看,我们是处于同时代的,那一段历史对我们今天也是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的,我们研究古希腊罗马的历史是很有意义的。
一、关于开篇的地图和序言
在这里专门说开篇的地图和序言,是因为这两个部分对我们初学者阅读此书的帮助非常之大。记得刚开始翻阅徐老师此书的新译本时,开篇即被五张地图上纷繁的地名搞得脑袋一团浆糊,除了大概的雅典、斯巴达、科林斯、西西里、米
f利都这些地名比较熟悉外,其余的大多都是似曾相识。但开始阅读此书的正文之后,穿插着内容返回来看地图,又继续阅读文章时,思路慢慢的明晰了,体会到了开篇五张地图的重要性,让读者对本书的内容更加的具体化和更具空间感了。当阅读完本书又返回去看地图时,地图仿佛变活了,随着脑袋的联想呈现出史诗巨片里的一幕幕波澜壮阔的恢弘场景。
徐老师的序言包括四个方面,一、作者生平,二、《战史》的主要内容,三、主要贡献,四、几个相关问题,一共31页。在初看此书,首先查看序言的时候,感觉是对本书、对作者有了大致的了解,对内容的框架也有了大概的掌握。序言内容的充实也大大的有利于非专业的读者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