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我和孩子们共成长
作者:吴晌晖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第42期
摘要:《指南》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提出了新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它要求教师引导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遵循着这一教育精神,如何在生活化的大背景下,将大班数学“规律”的学习与幼儿的生活、学习有机地融为一体,尝试成为一种完善的课程模式,这是我们在这一单元活动中所要思考以及实践的。相信只有让幼儿真正地需要数学喜欢数学运用数学,那样,才是享受数学!关键词:生活化大班数学“规律”课程模式一、“目标”的剖析很重要是教师实践的风向标“数学教育生活化”就是一个(数学经验)不断地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的过程,是一个让每个幼儿能够“学自己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的过程。那么,现实生活是幼儿数学知识的来源。幼儿数学教育,不仅要通过系统化的数学活动,更要通过日常活动来进行。“数学教育生活化”,正是强调要在生活中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在这样的背景支持下,我们开始对大班数学“规律”的目标进行剖析;在教参中,就“排序”这一内容而言,以往的学习目标常常落在“帮助幼儿发现规律的特性和学会按某一特征排序”上,这样的定位旨在让幼儿获得知识并进行相关的思维训练。然而在新《纲要》中却强调学习数学不仅仅是“储备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幼儿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基于《纲要》所倡导的这种数学教育观,我们在原有的目标上又在思考新的问题,如:“规律”与生活的联系是什么?获得“排序”的知识对于幼儿观察与认识生活、认识周围的而言,又有怎样的意义呢?1二、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获得经验现实生活中的万事万物无一不以一定的数、量、形的方式存在,只因为其外在属性的干扰,使得其思维水平处于具体形象为主的幼儿无法自觉地抽象出其中的数量关系。作为教师就要从看似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中挖掘出事物间所蕴含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存在形式,并以适宜的方式呈现给幼儿,丰富其数学经验。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帮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建构“规律”的经验呢?1在生活中了解孩子们对“规律”的前经验在小班、中班阶段,幼儿刚开始接触模式的练习获得时,往往意识不到模式中交替排列的规律,因此,他们只能按照教师设计的简单的“AB\ABB\ABC”的范例,用排列材料一一对
f龙源期刊网httpwww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