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10~15)。
2022
过渡流条件下,推荐长度与管径之比LD=10~15。
2023
层流条件下,混合效果与混合器长度有关,一般推荐长度为LD=10~
30。
2024
对于既要混合均匀,又要尽快分层的萃取过程,在控制流型情况下,混
合器长度取LD=7~10。
2025流体的连续相与分散相的体积百分比和粘度比关系,如果相差悬殊,混合
效果与混合器长度有关,一般取上述推荐长度的上限(大值)。
2026
对于乳化、传质、传热的过程,混合器长度应根据工艺要求另行确定。
注:①以上所列混合效果与混合器长度的关系是指液液、液气、液固混合过程的数据,对于气
气混合过程,其混合比较容易,在完全湍流情况下LD=2~5即可。
203静态混合器的压力降计算公式
对于系统压力较高的工艺过程,静态混合器产生的压力降相对比较小,对工艺压
力不会产生大的影响。但对系统压力较低的工艺过程,设置静态混合器后要进行压力降
计算,以适应工艺要求。
2031SV型、SX型、SL型压力降计算公式:
P

f
c22
u2
Ldh
(2031)
Re

dhcu
2032
水力直径dh定义为混合单元空隙体积的4倍与润湿表面积(混合单元和管壁面积)之比:
式中
dh

44
D2LA

2ADL
2033
fΔP单位长度静态混合器压力降,Pa;
f摩擦系数;
ρc工作条件下连续相流体密度,kgm3;u混合流体流速(以空管内径计),ms;ε静态混合器空隙率,ε1Aδ
dh水力直径,m;Reε雷诺数;
μ工作条件下连续相粘度,Pas;
L静态混合器长度,m;
ΔA混合单元总单面面积,m2;
ASV型,每m2体积中的混合单元单面面积,m2m3
dhmm
23
35
5
7
15
20
Am2m3
700
475
350
260
125
90
δ混合单元材料厚度,m,一般δ00002m;
D管内径,m。
摩擦系数(f)与雷诺数(Re)的关系式见表2031和图203所示。
2032SH型、SK型压力降计算公式Pfcu2LD2ReDDcu
20342035
摩擦系数(f)雷诺数(ReD)的关系式见表2032和图203所示。关系式的压力降计算值允许偏差±30%,适用于液液、液气、液固混合。
fSV型、SX型、SL型静态混合器f与Reε关系式
表2031
混合器类型
SV25DSV35DSV5~15DSX型
SL型
层范围
流关系式

Reε≤23f=139Reε
Reε≤23f=139Reε
Reε≤150
Reε≤13
f=150Reεf=235Reε
Reε≤10f=156Reε

渡范围
23<Reε≤15023<Reε≤150

f=
f=
流关系式

231Reε0428
437Reε0631

13<Reε≤70f=
747Reε0476
10<Reε≤100f=
577Reε0568
湍范围
流关系式
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