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道德激发功能及道德强化功能。3费雷德里克森(Fredrickso
)于1998年提出了感恩的“拓宽建构理论”。该理论认为,某些离散的积极情绪,包括高兴、兴趣、满足、自豪和爱,都有拓延人们即时思维行动的能力,并能构建和增强个人资源,如增强人的体力、智力、社会协调性等。而感恩也经常被认为是一种离散的积极情绪。4张晶(2010)提出幼儿感恩教育的理论基础包括:社会学习理论、生活德育理论、情感德育理论和游戏理论。综上,笔者发现幼儿感恩教育的理论均是从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引进而来,幼儿感恩教育还未形成系统的理论基础。r
r
  (二)幼儿感恩的发展阶段r
  r
陈志琼(2004)提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5赵晓芳(2006)提出感恩教育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认知层次,二是情感层次,三是实践层次。其中情感层次连接认知和实践层次,在感恩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6笔者在翻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发现:幼儿感恩的发展阶段并没有如幼儿的认知发展阶段一样有一个大致的时间界限和相应的特征。现有的研究把幼儿感恩教育看成是一种通过教育措施是可以达到社会对幼儿期望的最高水平,对幼儿感恩的培养并不会受到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r
r
  五、结论r
  幼儿感恩这一理念自古就有,然而将其作为一种培养理念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却是近几年的事。幼儿感恩教育虽有大量的研究,但是仍存在以下不足:r
  r
研究现状是从幼儿感恩的表现状况进行的描述分析,并未进行深入的科学的内在机制的研究。研究的理论基础均是建立在心理学、社会学的基础之上的一种推理分析,缺乏自己独立的理论基础。并未对幼儿感恩年龄的发展阶段进行任何研究,使用的发展理论和中小学及成人感恩发展阶段一致。研究方法单一,多是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其设计方式多基于定量设计。r
r
  r
  参考文献r
  1张月芬学前幼儿感恩教育的思考与对策J教育科研论坛20095r
  2周素珍家园合作培养幼儿感恩意识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6)r
  3王定升感恩对助人行为的影响D河南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r
  4杨小青学会感恩:一种提升幸福感的途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7r
  5陈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2004r
r
转载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