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公开课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作的能力。2、反复朗读并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4、比兴手法的运用,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5、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情操。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品位诗歌的语言,体会比兴手法的运用。2教学难点分析《氓》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比兴手法的运用。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2讨论法3讲解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我国古代诗歌历史悠久,成就辉煌,优秀的诗人如群星灿烂,众多体裁、风格、流派则如众芳斗艳,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了解和继承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将进一步激发我们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2、诗歌知识诗歌起源:诗歌起源于人类的劳动和生活,原始祖先的口头创作。据说,周王朝有一种“采诗”制度,朝廷派人采集民间歌谣和乐章,借以了解民间习俗和政治得失。另有公卿列士向朝廷“献诗”制度,表达贵族阶层对政事的歌颂和批评。这些诗歌汇集至朝廷乐官“太师”手中,经太师整理编纂成书。一般把编定于公元前六世纪,也就是距今2500多年的诗经,看作是我国诗歌史上的起点。简介《诗经》1地位: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六世纪。大约500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又名诗三百。2分类:按音乐内容分:
1
fA、风:国风,共160多篇,多是民间歌谣,富思想意义、艺术价值。真实反映了当时时代风貌和人民生活。“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真切地表达广大人民,自己的感受,爱憎和愿望。开创了现实主义传统。
因是人民的口头创作,口头相传,作者已无所考。惟有《风载驰》为许穆夫子所作,她可说是我国最早的一位女诗人。
雅颂中标有作者姓名有五篇B、雅:宫廷乐曲,大雅:用于诸侯相会。小雅:用于贵族宴享。另有观点:按产生先后:旧为大雅,新为小雅C、颂:用于周天子及诸侯祭祀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4诗经的表现手法:朱熹: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铺陈直陈其事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联想,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风雅颂赋比兴:六义5形式特点:A、多采用重章叠句,反复咏唱。多数为隔句用韵。B、多采用赋比兴手法。C、以四言诗为主,而又灵活多变。3、朗读诗歌4、疏通字词5、理顺思路1)、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