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长。(1)波源质点振动的周期(或频率)就是波的周期(或频率)。(2)同一种波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周期(或频率)保持不变。(3)每经过一个周期的时间波就沿传播方向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4)波速的大小由介质的性质决定,同一列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5)波长、周期(或频率)和波速的关系:vλT或vλf。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唯一不变的是频率。④同相点:相距λ整数倍的质点振动步调总是相同的;反相点:相距λ2奇数倍的质点振动步调总是相反的。⑤起振方向:波源的起振方向决定了它后面的质点的起振方向。⑥波的衍射:波的衍射是波绕过障碍物偏离直线传播的现象,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跟波长差不多时,才有比较明显的衍射现象。⑦波的干涉:波的干涉是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介质中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并且振动加强的减弱的区域互相间隔,形成稳定分布的现象。(1)振动加强和减弱的条件①振动加强点:Δx
λ(
0、1、2、3、)②振动减弱点:Δx(2
1)λ2(
0、1、2、3、)2加强和减弱的含义加强点是指两列波在此点引起的振动是同相的;减弱点是指两列波在此点引起的振动是反相的;⑧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或观察者相对于介质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所接收到的波频率有所变化的现象就叫做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是波动过程所具有的共同特性,不仅声波(机械波)有多普勒效应,光波也具有多普勒效应。●波的传播方向和质点的振动方向的判定:若已知波的传播方向,就可以判断出质点的振动方向,反之亦然。具体方法有:(1)微平移法:这种方法的依据是“波是振动形式的传播”,微平移法是基本方法。具体做法是:做出经微小时间Δt(Δt<T4)后的波形图,就知道各质点在Δt时间后到达的位置,运动方向也就知道了。(2)走坡法:沿着波的传播方向看“上坡”的所有质点均向下振动,“下坡”的所有质点均向上振动。即“上坡下,下坡上”。(3)同侧法: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在波的图像的同一侧。(如图所示)
例1、一列简谐横波在x轴上传播,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a、b、c为三个质元,a正向上运动。由此可知A.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第6页共11页
(
)
fB.c正向上运动。C.该时刻以后,b比c先到达平衡位置。D.该时刻以后,b比c先到达离平衡位置最远处。例2、一列简谐机械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波源的平衡位置坐标为x=0。当波源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