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即把成语、谚语、俗语等直接引入标题,借助于受众对这些词语的理解,认识评论分析的事物或问题。②变化引用。即在引用成语、谚语、俗语时,对文字进行一些细微的改动,使词语发生一定的改动,使词义发生一定的变化,赋予词语以新的内涵。做法包括:易字法。如变“杞人忧天”为《杞人忧地》、变“醉生梦死”为《梦生醉死》,变“后生可畏”为《后生可爱》等。谐音法。既易字,又注意谐音,使词义多解,凸现新意。如《岂有此“礼”》1995午7月8日、《人民日报经济漫笔》的《谨防“明码标价”》1990年10月26日等。(3)巧用修辞。现代汉语的修辞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比喻、比拟、借代、双关、连珠等等,这些文章都可以用于评论文章标题的制作。具体如下:①比喻。即利用事物间的相似点,以此物来描绘或表现彼物。如《人民日报每周论坛》的《给“门卫”以“守门权”》、《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改革没有“观众席”》、《新华日报细流集》的《既折“莲蓬”又挖“藕”》等。②比拟。即借助于想像力把人当做物或把此物当做彼物来描述。如《人民日报国际札记》的《奥斯维辛醒着》1996午3月20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
f谈》的《给孩子书包减“肥”》1994年10月13日等。③借代。即借用事物内部或外部不可分离的相关关系,以与事物相关的部
分名称替代事物的本体,如《人民日报今日谈》的《多交“毡帽”朋友》、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绿茵场呼唤文明风》等。
④双关。即在遣词用字时表面是一个意思,而暗中又隐含另一个意思,一语双关。如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出的《巨额粮款化为水》1996年12月7日,其标题也有两层含义:一为农民的粮款都用以修矿泉水厂,变成了矿泉水;二为农民的血汗钱换回二纸白条,犹如东流之水,有去无回。
⑤对照。即把两种相互矛盾或悬殊巨大的事物、现象、思想、做法等放在一起加以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如《人民日报今日谈》的《“穷根”与“富路”》、《人民日报人民论坛》的《“良言”与“忌语”》等,在比较与反差中体现评论开阔的视野和辩证的态度。
⑥连珠。即把词语或句子在组合过程中加以颠倒重复,使其首尾呼应,形成回环。如《健康报》署名评论《专家鉴定与鉴定专家》、《经济日报每周经济观察》的《咨询业需咨询》1995年12月6日等。
(三)申论文章万能标题四、申论文章的开头五、申论的结尾
第三节申论写作论证的方法
一、一般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二、议论的基本方式:立论和驳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