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从低到高知道、记住、说出、列举、找到认识、了解、看懂、识别、能表示、懂得理解、解释、说明、区分、判断、简单计算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从低到高模仿操作、初步学习独立操作、初步学会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从低到高经历、体验、感受认同、意识、体会、认识、关注、遵守内化、初步形成、树立、保持、发展、增强基础的学生实验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2.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5.燃烧的条件。6.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8.酸、碱的化学性质。基本的实验技能1.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2.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4.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5.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6.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7.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课程性质1体现基础性。要给学生提供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初步认识物质世界,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2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3教学中应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树立科学发展观,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基本理念1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化学2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3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4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5创设体现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景6提供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二级主题单元科学探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身边的化学物质:我们周围的空气水与常见的溶液金属与金属矿物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微粒构成物质认识化学元素物质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