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句式杂糅。D项“其他学校领导”有歧义。试题评点该题分别考查语序不当、句式杂糅、表意不明中的歧义。尽管难度不大,
但是正确选项B经不起推敲,以致当年不少考生误判。其实,像这种正确答案似是而非的情况在考场上完全可以用优选法。即C、D两项语病相当明显,只在A、B两项间选择,这时可以选那个病因特征最明显的,况且A项只要细心是能确定“改善”与“保障”间的语序不当的。命题探究及备考启示1.纵观江苏卷近十年的病句题,你能发现其命题特点吗?答案1考点要求有“辨析”和“修改”两项,江苏卷只考“辨析”,即以选择题形
式考查,且是“四选一正”型,题型高度稳定。2病因类型以搭配不当、结构混乱与结构性语病为重点。3语病选项错得比较典型、常见、实在。单一考查某种语病较少,三个错误项错误类型多不相同,一个病句一般只属一种错误类型。4语言素材新鲜活泼,贴近现代生活。多取材于当前报纸杂志和新闻广播中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等方面的社会热点素材。江苏卷2012、2013两年未考病句题,须应关注一下近年来高考病句题的命题新特点。1实中寓活。大多数语病选项错得比较典型、常见、实在,辨析语病往往看语言标志即能判断。但近年来高考病句题实中寓活,不能仅看语言标志就妄下结论。如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语病题A项。乍看,句中有两面词“好不好”,据此标志很容易认为此项是错误的,但仔细一读,它并没有语病。2粗中有细。大部分语病选项着眼于大的方面,在显眼处设置错误,但是也有考得很细的。似乎走入了命题“细微化”道路,往往以多一个字、少一个字、换一个字或者在
4
f一个短语中出现语病的方式来设题,粗略一看难以发现问题。如2012年浙江卷第4题C项,其语病就是“了”与“的”一字之差造成的。2.江苏卷病句题命题特点对于病句复习来说有何启示?答案1从近三年高考病句题中精选典型例句,对六种病因类型及其小类分门别类地
进行归纳整理,以便对《考试说明》规范的六种病句类型有一个全面、清楚的认识。2抓住关键,有的放矢。从六种病因类型看,搭配不当是关键;从每种类型看,各类型都有各自的关键点。要把精力放在这些重点、关键上。3要科学训练。病句是一个必考点,又是一个有一定规律可寻、可以通过反复练习逐步提高解题能力的考点。因此,要有一定的练习量,达不到一定的量,就无法形成准确判断的能力。但是这个考点不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长期练习,不断总结。基础薄弱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