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一)《隐私和隐私权》导学案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认识稳私的内涵,隐私权的内容,识别隐私即丑事的错误观念,记住法律对公民个人隐私包括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予以明确的保护;能力目标:能自主地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分析教材或日常生话中的相关案例,初步记住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手段,实践中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具有隐私意识,培养尊重他人隐私的信誉感和责任感。【教学重难点】重点:隐私的内涵。难点:隐私权的概述。【教学方法】点拨法、讲解法。【学习流程】一、预习填空1、隐私是指。2、隐私权是指的权利。3、隐私的具体内容包括:,,。4、隐私权的内容具体包括:,,,。5、保护隐私的意义是什么?
6、侵害隐私权表现有什么?
二、探究学习活动一:p46材料
你能帮小红讲清道理吗?
活动二:p47材料“隐私就是丑事”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隐私就是丑事”的说法是错误的,隐私简言之就是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秘密,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涉及个人的很多方面,如电话号码、身高、收入等,不可将隐私等同于丑事。具体理由:(1)隐私由“隐”和“私”两个要件组成,缺一不可。“隐”即隐藏,是不为人知、不愿公开、不愿让他人介入或不宜公开、他人不宜介入之意;“私”即个人之事,与“公”对应,强调的是与公共利益、社会利益无关的纯私人之事。(2)隐私中的“隐”含有不愿让他人知道的意思,而“私”必须符合“私”的含义,否则就是“公”。“公”可以公开,如果要“隐公”很可能就是见不得人的丑事。(3)隐私包括三方面内容:即私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人空间。它具有①合法性,②私人性,③隐秘性和④主观性的特点。可见,隐私并非丑事。)活动三:p48材料报纸应不应该在个人的私生活上做文章?该报刊登的这一文章是否构成侵权?(明星的年收入涉及社会分配问题和纳税问题,这已不属于个人隐私,报社有权披露而不属于侵权行为。至于明星婚恋情况只要不违背法律和道德,纯属个人隐私,报刊未经明星同意就刊登其婚恋情况,是侵犯隐私权的表现。)
f活动四:p48材料
你同意哪种看法?为什么?
活动五:p49材料
1、上述行为是否合法?说说理由。
2、老师或父母拆看未满10周岁的学生或子女的信件,是否合法?三、学习小结:【达标检测】单选1.甲同学偷看乙同学日记,并传播日记内容,甲同学的行为侵犯了乙同学的A荣誉权B.名誉权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