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教育学基础》教案主讲人:王颖(副教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词源学和日常生活层面“教育”的含义,了解古今中外教育家对教育概念的界定以及对教育含义的界定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教育的内涵。理解教育过程三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教育活动的影响。掌握教育三种形态的发展历史、含义及其关系。掌握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及各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了解学习教育学的价值。二、教学重点:教育的定义;教育的三要素;古代学校教育和现代学校教育的特征;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阶段特征。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四、课时安排本章共四节,教学重点是教育的概念、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四个阶段特征。全章教学时间为4课时。其中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2课时,第三节1课时,第四节自学讨论1课时。五、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育的认识
一、教育的概念(一)“教育”一词在日常生活语言中的用法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教育”一词。这些用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作为一种过程的“教育”,表明一种深刻的思想的转变过程;一类是作为一种方法的“教育”;还有一类是作为社会制度的“教育”。最基本的还是第一种用法,也就是作为过程的教育。对“教育”概念的常识理解对于专门的社会教育事业来说却还远远不够,所以,研究教育问题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人们把对“教育”的理解从常识水平提升到理论水平,对它进行比较深入和系统的分析,也就是上升为概念的水平。(二)“教育”词源学的考察
教育一词在现代英语中是educatio
,在现代法语中是educatio
,在现代德语中是erziehu
g,三者都源于拉丁语educare,原意为引出、导出的意思,即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
在我国,教、育两字最早出现于甲骨文: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但是这两个字在当时不见得就是一个有着确定思想的词。实际上在20世纪以前,人们很少把这两个字合成一个词来使用大都使用的是“教”和“学”这两个字。而且,两者比较起来,又以“学”使用的更多。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也是集中体现在人们关于“学”的论述上。
在甲午战争之后,由日文翻译过来的有关“兴学”的活动和理论就称之为“教育”和“教育学”。直到1906年,学部才奏请颁布“教育宗旨”。民国之后,正式改“学部”为“教育部”此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