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
105062015167林琴最近选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本书来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于1844年初步探索政治经济学时写下的一部手稿。19世纪40年代,当时马克思(26岁)流亡在巴黎,写下这批手稿,所以又称“巴黎手稿”。也是马克思第一次试图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性考察,并初步阐述自己的新的经济学、哲学观点和共产主义思想的一部早期文稿。它主要是由三个笔记本组成。在以前从未关注过与此相关的东西,别说思考了。也很少思考过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有那么多的不可调和,读这本书对社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马克思在第一手稿论述了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关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克思认为工资决定了劳动者和资本家之间的敌对的关系,,而此前我一直认为两者是互利的关系;此外由于工资就是其价格,而且被维持在“工人及其养家糊口所能得到的最低的必要的起码生活费用,只能维持与畜类一样的生活”,真是令人震撼!另一方面,马克思还对亚当斯密进行了批判。亚当斯密认为工人的工资只有社会财富衰落的情况下才会下降,而马克思认为这是毫无根据的,他说工人在财富处于衰落状态受到的痛苦最大,因为对工人的需求下降,工人面临失;在社会财富增进时,虽然对工人需求增加,但因为扩大生产而导致工人的过度疲劳业和早死;到社会财富达到顶点时,工人的贫困状况不变。而且资本家可以娇久的没有工人生活,
f反过来工人却不能活的那么久。因此工人也离不开资本家。看到这些观点让我吃惊不小,但我认为资本家虽然在分享利润时得到最多部分是不公平的,但是存在就是合理的,我们应该看到工人就是脱离资本家,他的生活依旧贫困的,而农民既然想成为工人,说明工人的收入要比农民高,可以生活的更好;就像今天的中国,几乎所有的农民都在外打工,而且越来越多的农民放弃种田。因为打工挣钱是种田的几十倍甚至上白倍。并且我认为农民成为工人,农民走进工厂是社会进步的一个必然情况,是社会生产力增加的需求。,第二手稿主要从另一角度论述了第一部分所提及的内容,即将视角放在了资本家与劳动的关系上私有财产关系。在这部分里,资本家在逐步把工人的普遍劳动视为财富的普遍本质。“私有财产的关系是劳动、资本以及二者的关系。”:二者直接的或间接的统一对立以及各自同自身对立。这就像马克思在第一部分的结尾倒数第三段写道:“劳动者在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