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科学发展简史辅导
第七章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努力,在天文学和力学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在此基础上,牛顿实现了天上力学和地上力学的综合,形成了统一的力学体系。这是人类认识自然历史的第一次大飞跃和理论大综合。它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并对科学发展的进程以及后代科学家们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牛顿力学的建立是科学形态上的重要变革,标志着近代理论自然科学的诞生,并成为其他各门自然科学的典范。然而,在十七八世纪里其他自然科学仍处在积累资料的阶段。第一节经典力学体系化的知识基础以研究机械运动为对象的力学,在17世纪下半叶建立了一个普遍的力学体系,绝不是偶然的,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结果。欧洲经过16世纪百余年的宗教和政治改革的大变动之后,到17世纪下半叶进入了一个政治上较为安宁,经济上趋于繁荣的时期。生产实践为力学研究提出了许多问题,这就给科学的发展以推动力。推动科学家们研究天体运动规律的另一个原因则是由于科学自身发展的要求。例哥白尼学说提出了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诸如行星运动的轨道形状问题,为什么行星要沿着一定的轨道绕日运行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研究并不是出于某种实用的目的,但它对科学未来的发展却具有极重要的价值。正是这种研究为近代力学的体系化奠定了知识基础。为牛顿力学的建立打下重要基础的有一系列的科学家,特别是伽利略与开普勒(1571~1630)对牛顿力学的建立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伽利略通过对自由落体的研究,已经发现了惯性运动和在重力作用下的匀加速运动,奠定了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基本思想。伽利略关于抛物体运动定律的发现,对牛顿万有引力的学说也有深刻的启示作用。天文学家开普勒所发现的行星运动定律则是牛顿万有引力学说产生的最重要前提。1609年,开普勒出版了他的《新天文学》一书,公布了太阳系行星运动的两条基本定律:行星运动第一定律:行星的轨道为椭圆,太阳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行星运动第二定律:在相等的时间内,行星和太阳的联线所扫过的面积相等,亦称面积定律。在这之后,开普勒又发现了行星运动第三定律:太阳系中任何两颗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比等于它们轨道半径(半主轴长)的立方比,亦称周期定律。行星运动三定律的发现,使整个太阳系的运动的图景以更加简单明了的形式被揭示出来。由于开普勒的发现,使太阳系成为一个严格按照确定
发展简史0410271
f规律运行的力学系统。因此,西方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