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侵者要把中国变成它的原料供给地和推r
销剩余产品市场的前提下进行的,根本谈不上平等互利。一个外国学者曾这样记述当时上海的情况:“上海开埠以后,无恶不作的亡命之徒从四面八方聚拢在这里。有来自香港与澳门的罪犯,也有来自菲律宾等地的埠头流氓。”即便是真正的通商,也是入侵者单方面受益。对于西方列强说来,其鸦片和工业制品尾随大炮叩关而入,到19世纪70年代后,洋布、洋绸、洋伞、洋灯、洋油等名目繁多的“洋货”,“畅行各口,销入内地”。对于中国来说,19世纪70年代以前的出口货只能以传统的丝、茶为主各种农产品及矿产原料均成为外国侵略者的掠夺对象。而中国却年复一年的贸易逆差,致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许多华人生计都为其所夺。r
列强践踏了中国的主权只能使中外通商不能平等互利的状况愈演愈烈。当时的西方商业界曾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政府的任务是用剑撬开中国牡蛎的外壳,而商业界的任务是采取珍珠。”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时,西方列强通过胁迫愚昧、腐败的清政府订立《南京条约》、《黄埔条约》、《望厦条约》等不平等条约,首先取得了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设立租界、内地传教、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然后又陆续取得内河航行、鸦片贸易、设立银行、设立工厂、建造铁路、开采矿山、驻扎军队等特权。使中国主权丧失殆尽。正是依仗这些特权,那些无恶不作的海盗或无本生利的商人一旦踏入中国这块“乐土”,便可无所顾忌,疯狂的敛取利益。连当时的美国驻华公使列维廉也不禁感叹:“向中国索取领事裁判权,乃是一桩无耻之尤的事,其恶劣程度不下于苦力贸易和鸦片贸易。”由于主权受到严重践踏,当时中国的门开多大,对谁开,已不由中国自己作主,而要由入侵者们来决定。这种“开关”,中国只能沦为列强的殖民地。r
提到鸦片战争就不能不提到对外赔款。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时,英国即向中国勒索了2100万元赔款银。此后,外国入侵者每次用战争打败中国,照例勒索,其数目也越来越大。惊人的赔款也造成了中国金融财政的进一步枯竭。如果说同治以前,每次赔款,清政府还能东拼西凑勉强应付的话,那么,自同治后,财政就渐趋不支,只得对内加紧向人民搜刮,对外举借外债。由于债台高筑,且又需用关税、盐税、烟酒税来担保,中国的财政大权也步步旁落外人之手。r
当然,资本主义列强破门而入纵然给近代中国社会造成了种种恶果,使其渐趋堕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苦难深渊。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