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用一定的数字来代表确实的量度。问你现在是什么时候,你必须看一看
表,说现在是十二点三十分-如能说秒更好--不能说大概是十二点吧。问你的身长几何,
你必须回答一公尺五十二公分--如能说点几更好--不能说大概一百五十二公分吧。正确
是一步不能放松的。许多科学的发明,都是从细微的比较中得来。所以精密与正确,也是养
成科学头脑的必要条件。
第四是力求透彻。凡做一件事,必须考虑周详;研究一种学问,必要寻根究底,这就是
所谓透彻。浅尝辄止、或者半途而废,都是成功的蟊贼,更不能算科学的头脑。
以上四点,仅仅是个人日常生活上的几种习惯,平淡无奇的,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可是
他们却是养成科学头脑的必要条件。从来大科学家研究科学,没有不是依赖它们而成功的。
16文章第二段列举了一些反面事例进行论证,其目的是()
A充分证明不注重事实所造成的严重危害
B说明中国古书上有很多不真实的记载
C说明现今社会存在着很多奇怪的传说
D充分证明注重事实对养成科学头脑有重要意义
17关于本文的写作特点,不正确的是()
A结构规整紧凑,思路条理清晰
B论证过程采用了递进式的结构
C语言雅俗结合,语气自然亲切
D运用了举例、引用等论证方法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本文主要从具有科学头脑的必要性和必要条件两方面来论述。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形象地说明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C与具有科学头脑的人相比,平常人不会用数字来说明事物。
D注重事实、了解关系、精密正确和力求透彻是科学家得以成功的必要条件。
三、(本大题共四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
贯六艺。虽高才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f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
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
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