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高考专题测评一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13辽宁五校联考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A.将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关系结合以强化王权B.通过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C.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D.通过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和分封制。由关键信息“嫡”“宗法”“封建子弟”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血缘姻亲关系与地域关系相结合,答案为A。答案A2.2013浙江文综以下为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推恩令”。材料意在劝说汉武帝削弱诸侯势力,加强中央集权。①处应为逗号,②处应为句号,③处为逗号,④处为句号。故答案为A。答案A4.2013乌鲁木齐诊断《荀子君道》中写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下列制度符合材料意思的是A.郡县制B.三省六部制C.通判制D.行省制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荀子认为,君主要知道大臣的行为,仅在王宫里面是不行的,因此君主要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A、D两项属于地方管理制度,B项属于中央管理制度,只有C项属于监察制度。故答案为C。答案C5.2013江苏单科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解析从材料中的“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世官制④宗法制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可知所谓“违制”是指诏令没有经过政事堂议决,选A项。在唐代的三省体制中,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掌执行,B、C、D三项均错误。答案A6.2013安徽五校质检“明太祖初一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