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脉的血流终止后,相应的心肌收缩功能受损在数秒之内即可发生,这一过程从心内膜向心外模方向延伸,如果赶在心肌细胞死亡之前恢复血流,受损的心肌收缩功能可能会延迟一段时间才能恢复,这称为心肌顿抑(myocardialstu
i
)。冠脉完全阻塞前短暂数次的心肌缺血可增加阻塞后心肌存活的几率,这称为缺血预适应。冠脉完全阻塞后,至少在15-20分钟内,不可逆的心肌损伤即可发生,最大的不可逆心肌损伤发生在冠脉阻塞后4-6小时内,但大多数的损伤发生在2-3小时以内,因此在阻塞后4-6小时内恢复冠脉血流可拯救受损心肌,但如果冠脉血流在阻塞后1-2小时内恢复正常,可拯救的受损心肌的数量将呈指数增加,这也是对STEMI患者尽最大可能及早进行再灌注治疗的理论基础。
临床表现和诊断:
准确识别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意义在于,1、初步迅速判定患者是否发生心肌梗死。2、结合病人的基础情况和辅助检查其中主要是心电图作大致的危险度分层和决定早期干预措施。
症状:
大约有60%的AMI的患者有先兆,其中以初发型心绞痛和恶化型心绞痛最为常见,与往常的发作相比,它常常在静息以及少许体力活动时发作,属于UA的范畴。
临床资料显示,无UA先兆的AMI的病人其病情往往较重,死亡率高,与有先兆的AMI病人相比,这可能是由于缺乏缺血预适应的保护作用所致。
大约23%的AMI患者因无症状或未意识到一些症状的重要性导致AMI发生时未被自己觉察,这多发生于无前驱心绞痛、伴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
前驱症状:表现为心绞痛等同发作的患者,如阵发性呼吸困难,其重要性常为患者忽视,一些AMI患者表现为非典型的胸痛(如上腹部痛)、呼吸苦难、恶性、呕吐等,这些症状也不易让患者联想到可能与心脏疾患有关从而延误就诊时间。
典型的AMI引起的胸痛通常是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的压榨样疼痛,常扩展到前胸两侧,性质较前剧烈,持续时间长达30分钟以上甚至数小时,含化硝酸甘油常不能像以前发作时那样有效缓解。大约8-10%的AMI是无痛性的,尤其是在年龄大于65岁的亚俎病人,他们往往有着较高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
AMI的非典型表现应引起重视,常常有如下的表现形式:1、新发生的或恶化的充血性心力衰竭。2、典型的心绞痛表现,但性质不严重,亦无较长的持续时间。3、疼痛的位置不典型。4、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表现,类似于缺血性中风,多发生于心排出量减少伴脑动脉硬化的患者。5、过度的焦虑或神经质。
f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6、突发的躁狂或神经病表现。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