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捻动将针尖退至皮下,迅速拔出,随即用无菌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防止出血。最后检查针数,以防遗漏。
7龙头(在疱疹的起始部),龙尾(在疱疹的终止部),分别呈“品”字型取穴,常规消毒。
8在消毒部位用三棱针点刺并用火罐拔出污血。9操作完毕,协助患者穿好衣裤,安置舒适卧位,整理床铺,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记录并签名。【注意事项】1头面和会阴部带状疱疹不宜进针。2合并严重的心血管、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或全身衰竭者,糖尿病、恶性肿瘤、精神病患者,结缔组织病、血友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患者不宜进针。3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
21
f七、艾炷灸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艾炷灸是将纯净的艾绒用手指搓捏成圆锥状,小者如麦粒大;中者
如半截枣核大;大者高约1cm,炷底直径约08cm,直接或间接置于
22
f穴位上施灸的一种疗法。此法利用温热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传导,以温经通络、调和气血、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从而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适用于各种虚寒性病症,如胃脘痛、腹痛、泄泻、风寒痹证、阳痿、早泄、疮疡久溃不愈等症。
【用物准备】治疗盘、艾炷、火柴、凡士林、棉签、镊子、弯盘、酌情备浴巾、屏风等。间接灸时,备姜片、蒜片或附子饼等。【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病人配合。2协助取合适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3根据情况实施相应的灸法。31直接灸(常用无瘢痕灸)先在施灸部位涂以少量凡士林,放置艾炷后点燃,艾炷燃剩至25左右,患者感到灼痛时,即用镊子取走余下的艾炷,放于弯盘中,更换新炷再灸,一般连续灸57壮。32间接灸(常用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和隔附子饼灸)施灸部位涂凡士林,根据病情,放上鲜姜片或蒜片或附子饼1片(事
23
f先将鲜姜或独头蒜切成约06cm厚的薄片,中心处用针穿刺数孔;附子饼是附子研末以黄酒调和而成,厚约0609cm,中心处用粗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或患者感到灼痛时,则更换新炷再灸,一般灸37壮。达到灸处皮肤红晕,不起泡为度。
4艾炷燃烧时,应认真观察,防止艾灰脱落,以免灼伤皮肤或烧坏衣物等。
5施灸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元,安置舒适体位,酌情通风。6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1凡实证、热证、阴虚发热以及面部大血管附近,孕妇胸腹部和腰骶部,均不宜施灸。2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