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经济观点。(6分)(答题不得照抄原文)
人物2:思想家洛克与潘恩《政府论》的大部分内容其实在1680年前后便已写就,为了切合1689年的形势,洛克在出版时又作了一些补充。该书首先对由来已久的各种君主专制主义学说进行了猛烈抨击。1776年1月,潘恩写出了一本名为《常识》的小册子,他清楚地说出了人们的心声:君主制是一种糟糕的政体,最好不要采用。大不列颠正在用赋税和贸易限制损害美洲的经济。让一个远在三千英里之外的小岛统治整个大陆,这是愚蠢之举。(2)结合所学,比较洛克和潘恩对于政体看法的异同点,(6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两人出版著作的主要目的。(8分)
人物3:科学家钱学森1950年,旅美科学家钱学森开始争取回归祖国,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1955年,在新中国的外交斡旋下,钱学森终于冲破种种阻力回到了祖国。国外评论家指出,钱学森的归来,使红色中国的‘两弹一星’提前了20年。(3)结合所学,分析美国阻挠钱学森回归祖国的原因;(6分)概括我国取得“两弹一星”成就的历史意义。(4分)
f人物4:一位普通的中国青年美国《时代周刊》在1984年4月30日的杂志封面上登了一位普通的中国青年的照片,他手里拿着可口可乐,露微笑。图中的英文为:中国的新面貌,里根将会看到什么?(4)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谈谈美国总统里根可能会在中看到什么。(6分)国刊面
40.(16分)西部开发。在清朝,我国西部出现了一次开发的热潮,其中蒙古地区也有很大发展。清代初期,蒙古耕种,岁易其地,待雨而播,不雨则终不破土,故饥者恒多……雨后相水坎处,携妇子、牛羊以往,毡庐孤立,布种辄去,不复顾。逮秋复来,草莠杂获,计一亩所得,不及民田之半。康熙十年(1671年)后,口外(即内蒙古)始行开垦,皇上多方遣人教之树艺,又命给之牛种,致开辟未耕之地者皆成内壤。至十八世纪,今河南、山东、直隶之民,往边外开垦者多,大都京城之米,自口外来者甚多,口外米价虽极贵之时,秫米一石,不过值银二钱,小米一石,不过值银三钱,京师亦常赖之。蒙古游牧为生,初多肉食,近以汉民北耕,亦甘食五谷,并且由酬酢(交际应酬)而渐通婚姻,因语言而兼习文字。(1)根据材料,概括1671年以前蒙古地区农业生产的状况。(4分)(2)根据材料,指出清代蒙古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