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世界市场的附庸
B.清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
C中国小农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D.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8.光绪十八年(1892)镇江口海关报告称:“北方各处之人,俱购洋棉纱自织,其织成布匹较市中
所咨价廉而坚。”这一现象表明
A.洋布具有价格优势
B.小农经济迅速解体
C.手工织布业继续发展
D.政府经济政策转变
91874年,由于机车撞倒了一个看客,英国人修筑的上海至吴淞短线铁路被愤怒的群众扒掉了路
基。两年后,两江总借在当地士绅的压力下购买了这段洋路并将其拆段。这反映了
A.近代化道路的艰难
B.民众的爱国热情
C.洋务运动觅待开展
D.民族工业的发展
101935年4月,国民政府成立了资源委员会,直隶军事委员会。主要任务为负责资源的调查研究
和动员开发,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重工业的主管部门。其产业活动主要集中在与军事工业相关的
钢铁、动力、机电、化学等墓本工业领域。资撅委员会的设立
A.使官僚资本空前膨胀
B.为持久抗战奠定基础
C.使民族工业发展艰难
D.不利于轻工业的发展
111942年到1948年,国民政府先后在福建、甘肃、绥远、四川等省进行了以扶植自耕农为核心
的土地改革,通过减免税收、提供贷欲等方式协助农业经营并规定了佃农一系列权利。国民政
府此举
A.意图缓解财政经济困难
B.废除了农村封建生产关系
C.背离了平均地权的政策
D.和共产党的土地政策一致
12.抗日战争胜利后,面对全国各收复区的日伪产业,国民政府派出大批军政官员前往接收,一时
间各种接收机关林立,仅平、津、沪、杭四地就有此类部门175个。这一做法使
A.民族工业迅速恢复发展
B.官僚资本开始出现
fC.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衰落
D.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加强
131953年到1957年,中央各部直接管理的工业企业从2800多个增加至9300多个,其产位占中
央和地方管理工业的49%。与此同时,国家对煤炭、钢材、水泥等8种主要物资实行计划供应。
这一制度的实行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有利于工业化战略实施
C.提高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141958年,全国基础建设投资总额为267亿元,比上年的138亿元增加97,相当于“一五”期
间投资总额550亿元的一半。这
A.有利于重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B.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体现
C.为国家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D.使国民经济比例严贡失调
151960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其中规定:
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允许社员经营少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