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措施还不完善,作为教导主任的我,大有“无米之炊”的烦恼。于是,我阅读了大量有关课程改革的书籍:《课程的改革与反思》、《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新课程下的教育资源观》……经常与教师一起探讨,有什么经验,大家拿出来交流,互通有无,集思广益,资源共享。我认为,新课程改革首先要从课堂改革入手,改变过去的“一言堂”、“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努力把课堂还给学生,把问的权力交给学生,把学的过程放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真正做到学了有问,以问促学,以学促教。
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一边总结经验,一边思考新问题,积极参加各种论文的评选活动,参与课题研究。今年我申报的个人课题《小学生古诗文兴趣的培养》已经通过立项,正在研究当中。
教学是一门艺术,除了要求教师又丰厚的文化素养之外,还要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组织课堂的能力。我觉得一堂课是否充满民主、和谐的气氛,是否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与教师的课堂语言有直接关系。教师的语言应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曼妙、惟美、豪迈,教师的语言应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思想,深邃、练达、智慧、仁爱。有时候,一句切入心扉的温情话语可以让孩子一辈子都记得你,一个体贴入微的肢体语言胜过许多不切实际的空话,我认为这是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最值得自豪的东西,我们又何必吝啬呢?于是我们组织教研组长,共同研讨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面带微笑倾听学生的不同见解,主动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一起交流,学会“弯下腰来倾听学生的意见,蹲下身来和学生说话”。三、视言行为人师
老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老师的言行举止影响着孩子,所以为人师表,一定要时时注意自己的一点一滴。一个只埋头教书
f的教师,充其量只能是个教书匠,只有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师,才是一个好教师。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把尊重师德规范变成自己深刻的信念,才能有为人师表的自觉行动。教师的言行,点点滴滴,随时都注入到学生的心头,起到影响和感化作用。哪怕你当着学生的面随手捡起地上的一片废纸,对学生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试想:“一个上课迟到,学生作业不及时批改的教师,如何让学生按时上学,按时完成作业?一个有困难难不帮,见坏事不制止的教师又如何教出救困济贫、助弱斗凶的学生?可见,教师的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