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于疾病或药物等原因所致的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很多,临床上以内分泌代谢疾病、结缔组织疾病、肾脏疾病、消化道疾病和药物所致者多见。
一、常见病因1.内分泌代谢疾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Cushi
g综合征、性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垂体泌乳素瘤、糖尿病主要见于1型糖尿病、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等。2.结缔组织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皮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3.多种慢性肾脏疾病导致肾性骨营养不良。4.胃肠疾病和营养性疾病:吸收不良综合征、胃肠大部切除术后、慢性胰腺疾病、慢性肝脏疾患、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症、长期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等。
5.血液系统疾病: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高雪病和骨髓异常增殖综合症等。
6.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各种原因所致的偏瘫、截瘫、运动功能障碍、肌营养不良症、僵人综合征和肌强直综合征等。
7.长期制动或太空旅行。8.器官移植术后。9.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肝素、抗惊厥药、抗癌药、含铝抗酸剂、甲状腺激素、G
RHa或透析液等。
二、临床表现
1.症状视骨质疏松程度和原发疾病的性质而不同。多数症状较为隐匿,无诊断特异性,往往被原发病的表现所掩盖,不少患者在进行X片检查时才发现已经并发骨质疏松症。部分病人诉腰背酸痛、乏力、肢体抽搐或活动困难。病情严重者可以有明显骨骼疼痛,轻微损伤即易发生脊柱、肋骨、髋部或长骨骨折,肋骨骨折在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中较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更为常见。
2.主要体征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类似,可有身高缩短,严重者发生脊柱后凸、驼
f背或胸廓畸形。3.原发病的多种临床表现。
三、诊断要点
目前没有直接测定骨强度的临床方法,故临床上常常采用下列诊断指标:骨密度低下及(或)脆性骨折。对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还需要具有明确的引起骨质疏松症的病因。
1.脆性骨折:是骨强度下降的最终后果,故有过由明确疾病或药物引起的脆性骨折即可诊断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2.骨矿盐密度测定:详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3.骨密度测定方法:详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在分析结果时应更注重Z值4.诊断标准: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诊断标准。详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5.X线平片:对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较低,故对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帮助不大。但对于发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