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双方单位共同落实安全措施,各派一名监护人,按动火级别审批后,方可动火。
5
f67带压不置换动火作业,企业设备管理部门必须对作业方案进行确认,对带压设备、容器、管线进行测厚,并在《动火安全作业证》上签字。
68作业结束后,动火人和监护人应清理现场,监护人确认无残留火种,并由动火所在车间安全技术人员现场验收,合格后在“完工验收”一栏签字。
7动火分析及合格标准
71企业应建立气体取样检测分析操作规程,明确取样分析项目和标准、取样及检测方式、检测仪器的使用范围和完好性。使用便携式有毒有害、可燃气体检测仪进行分析,选配检测设备要与危害气体种类相匹配,并经标准气体样品标定合格,特殊动火作业应使用两台仪器同时检测,检测偏差不应大于仪器有效误差范围。取样检测的过程要有照片记录,分析单要注明取样位置和取样时间。
72动火分析的监测点要有代表性。在较大的设备内动火,应对上、中、下各部位进行监测分析;在较长物料管线上动火,应在彻底隔绝区域内分段分析;在设备外部动火,应在不小于动火点10m范围内进行分析。
73动火分析与动火作业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30mi
,作业中断时间超过30mi
应重新分析;每日动火前均应进行动火分析;特殊动火作业期间应随时进行监测。
74动火分析合格标准:a)当被测气体或蒸汽的爆炸下限大于等于4,其被测浓度应不大于05(体积分数);b)当被测气体或蒸汽的爆炸下限小于4,其被测浓度应不大于02(体积分数);c)动火设备、管线及作业环境内,氧含量不应大于235;d)动火部位存在有毒有害介质的,应对其浓度进行监测分析。浓度超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规定的,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并在《动火安全作业证》中“其他安全措施”一栏注明。75分析报告单必须填写到《动火安全作业证》或黏贴在存根正面左上方。
6
f8动火作业安全要求
81作业前,作业单位和生产车间应对作业现场和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82作业前,应对参加作业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主要内容如下:a有关作业的安全规章制度;b作业现场和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相应的安全措
施;c)作业过程中使用的个体防护器具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d)事故的预防、避险、逃生、自救及互救等知识;e)相关的事故案例及经验、教训。
83作业前,生产车间应做好如下工作:a对设备、管线进行隔绝、清洗、置换,并确认满足安全作业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