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原理,并举实例予以分析(用此原理说明特定道德问题、伦理现象)。四情境分析(共1小题,40分)某轨道上有一车厢突然失控,疾速向前滑动。其前方设有一处岔道,分别通向A、B两股不同轨道。甲轨道上有一正在行走的盲人,乙轨道上有三名被捆绑的健全工人。某工作人员用望远镜发现车厢失控,但因距离原因,不及提醒A、B两道上的人员,只能用一遥控设施进行扳道,从而改变车厢滑向(非A即B)。假若你是这位工作人员,你将采取何种措施(引向A或B),说明其道德理由,并进而分析功利主义与义务论之争及其对于个人、社会政治的意义。中西哲学史试题A西哲部分(问答,共4小题,每小题25分,选做3题)1解释“人是万物的尺度”,并就此对智者运动智者学派之若干特点予以说明2说明奥古斯丁思想中的柏拉图主义3评述休谟关于因果关系的论述4如何理解康德之所谓“哥白尼革命”B中哲部分一名词概念简述(共5小题,每小题4分)1以说出故2六派七宗3守真存一(守一存真)4命不在天而在其人5知行常相须二问答(共3小题,1、2小题各20分,3小题15分)1述华严宗之“理事无碍”思想2比较朱熹、王守仁、颜元之“格物”说3韩愈关于仁、义、道、德的论述(注:此题系01年中国哲学史考题重复)科目2中国哲学史一名词解释5分x4中庸四法界六理四几二简答8分x5离坚白以说出故崇本举末一物两体能必副其所三问答35分x2国内考生前3题选2外国考生4选21老子与韩非道论异同
f2罗钦顺与朱熹理一分殊3王守仁与王夫之知行观异同4孟子与告子人性论比较四标点并翻译古文20分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其见于经,则“允执厥中”者,尧之所以授舜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舜之所以授禹也。尧之一言,至矣,尽矣!而舜复益之以三言者,则所以明夫尧之一言,必如是而后可庶几也。如《国语齐语》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