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及防控
摘要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一种高致死性的、人畜共患的烈性传染病,对人、畜健康危害极大。本文从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特征、传播途径、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和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对有效防控禽流感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意义。
关键词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禽流感是禽类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A型流感病毒所引起的禽类全
身或呼吸系统的传染性疾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被国际兽疫局定为A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根据禽流感病毒致病力的不同,禽流感可分为非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高致病性三大类。高致病性禽流感最为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感染的鸡群可达到100死亡。该病于1878年首次发现于意大利,目前在全球已呈蔓延之势,不仅家禽感染,人亦有感染死亡报道。
1病毒特征
禽流感病毒属甲型流感病毒,该病毒是分节段的、负链单股RNA病毒,根据病毒表面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抗原性的差异,可将其分为不同的亚型,目前已发现,H抗原有16个H亚型,N抗原有9个N亚型,H和N的不同搭配形成不同的病毒变异株,分别以H1~16、N1~9命名。禽流感病毒的H抗原和N抗原都容易发生抗原漂移和抗原转换,有可能突变出快速感染人类并致病的亚型,可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为H5N1、H9N2、H7N7、H7N2、H7N3和H7N9禽流感病毒,使人类健康面临重大威胁。
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病毒在较低温度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4℃水中可存活1个月,对酸性环境有一定抵抗力,在pH40的条件下也具有一定的存活能力,在有甘油存在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
2传播途径
禽流感在家禽中以鸡和火鸡的易感性最高,其次是珠鸡、野鸡和孔雀。鸭、鹅、鸽、鹧鸪也能感染。感染禽从呼吸道、结膜和粪便中排出病毒。因此,可能的传播方式有感染禽和易感禽的直接接触和暴露于病毒污染的间接接触2种。因为感染禽能从粪便中排出大量病毒,所以被病毒污染的任何物品,如饲料、水、设备、笼具和运输车辆等都易传播疾病。哺乳动物和其他动物应当考虑为禽流感的潜在病毒,因为人、猪、鸡、火鸡身上分离的有些毒株非常相近,而且通常存在于禽类的禽流感病毒在海豹、鲸鱼等水生哺乳动物中也存在。本病一年四季均能发生,但冬春季节多发,夏秋季节零星发生。气候突变、冷刺激、饲料中营养物质缺乏均能促进该病的发生。本病能否垂直传播,现在还没有充分的证据证实,但试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