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一般。剧作通过裕泰茶馆几十年的兴衰变化,出入于茶馆的一些人的命运与遭遇以及发生在茶馆的司空见惯的日常琐事,使观众看到了旧时代的一幅缩影,听到了时代的足音,感受到了社会的动荡与历史的变迁。r
r
⑶采用“人像展览式”方法来结构全剧、展开场面和刻画人物。《茶馆》靠人物取胜而不靠剧情取胜,全剧没有一般剧作中那种集中、紧凑的情节。所以老舍在戏剧结构上不是因“事”铺排,而是随“人”赋形。《茶馆》登场人物约70多人,有名有姓的40多个,都是富有时代特征的人物形象。在舞台上表现这样庞杂的人物系列,作者的处理方法是:主要人物(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自青年到老年贯穿全剧;次要人物(刘麻子、小刘麻子等)父子相承;无关紧要的人物(庞四奶奶)一律招之即来,挥之即去。r
r
⑷采用纵横交错、虚实结合的坐标式结构。以清末至国民党统治崩溃前的近代历史为纵线以特选出来的三个时代的社会作横断面在“史”与“面”的交叉点上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这种艺术结构,具有“史”与“象”的结合,“虚”与“实”的结合,广度与深度相结合的特点和优越性。r
r
10《茶馆》语言的独特:r
r
①老舍戏剧语言的特色之一是精炼传神。老舍是语言大师。他驾御语言的能力很强,尤其是对北京话,运用起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三幕剧写了三个时代近五十年的历史,仅用三万多字。老舍常常是“三笔两笔画出个人物来”。例如第一幕中常四爷与二德子的冲突;秦二爷和庞太监的对话。r
r
②老舍戏剧语言的特色之二是个性化。例如第三幕沈处长的“蒿”(好),唐铁嘴的台词。r
r
③老舍戏剧语言的特色之三是含蓄幽默。《茶馆》以喜剧的形式表现悲剧的内容,把悲剧与喜剧有机地融合起来,让人们带着辛酸含泪的笑向旧时代告别。r
r
1、简答《“锻炼锻炼”》的时代背景r
r
r
r
一是作品故事的时代背景:1957年秋的农村“整风运动”。1957年上半年中国共产党发起整风运动,要党外人士给党提意见帮助党整风,主要是相当的领导干部提意见。这场整风运动从七月开始演变为“反右派”斗争,成为主要是向党外人士(知识分子、民主党派)中所谓的“右派分子”进行斗争了(“反右派”斗争中被划成的右派的,基本都是错案,70年代末当以与以平反纠正)。作品反映的农村整风运动也是如此,不是党整风,而是变成整群众中的落后分子了。r
r
r
背景之二是作品写作年代:1958年7月,这正是“大跃进”时候。一方面农村确实呈现出农民劳动建设热情空前的高涨的形势另一方面“共产风”、“浮夸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