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放飞理想的风筝笔者曾经在一本教育杂志上看到过这样一幅图片:一位年轻教师,领着一群孩子在放风筝,教师牵着线,师生都在仰望天空中的风筝,脸上充满了期待与向往。看着这幅图片,我不禁想,这不就是一幅形象的课堂教学图吗?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开展的今天,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以“告诉”的方式让学生“拿来”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而是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通过适当点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以,学生就好比是天空中的风筝,在漫漫宇宙尽情地飞翔,教师则把握着风筝的航向,通过科学的驾驭使学生在科学的海洋中飞得更高。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把握好手中的引线,为学生展翅高飞掌好舵,保驾护航。那么,如何才能做一名优秀的指引者呢?结合物理实验教学,笔者得出如下体会:一、张弛有度撑好线语文课上教师讲到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我认为创新教学也有相同之处。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的设置问题的情境,营造一种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由此,有的教师就错误的认为,创新就是学生踊跃回答,思维任意拓展,只要学生的想法多就是好的。其实不然,创新思维是建立在科学的、缜密的思维基础之上的成果,而不是漫无边际、毫不相干的东拉西扯。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科学的创新。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有限,在实际操作中会得出一些令我们啼笑皆非的答案,如果
f任其发展下去的话,整个课堂教学就会偏离教学目标。当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类似情况时,要及时地把学生的思路引导回来,抻紧手中的线,以免偏离方向。
我在教学探究电磁感应实验时,引导学生探究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而产生感应电流,在此环节的物理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向学生演示电磁感应实验,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刚开始有的学生就提出了很多不着边际的猜想,有的学生就回答“与电源电压有关”、“与导线有关”等。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不能全盘否定,这样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激情。于是,我引导学生思考:要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我们就要追根溯源,联想到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大家看一下,老师是用手中这些器材产生的感应电流,这些实验器材才是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根源所在,然后再次演示电磁感应实验的全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想到这里,有的学生就开始思索:感应电流是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而产生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