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电源是否完好;天线或基座上的圆水准器和光学对中期工作是否正常。补充:
不同类型的接收机参加共同作业时,应在已知基线上进行比对测试,超过相应等级限差时不得使用。
3观测方案的设计31基本技术要求
315
fGPS控制测量外业技术指南
第4页
说明1)有效卫星指连续观测不短于一定时间的卫星,对于B、C、
D和E及GPS网测量,该时间为15分钟。
2)时段长度为从开始记录数据至结束记录之间的时间段。
3)观测时段数大于等于16是指采用网观测模式时,每测
站至少观测一时段,其中至少60的测站至少观测两个时段。
4)B、C、D、E级可不观测气象元素,而只记录天气状况
5)实行分区观测时,相邻分区至少应有4个公共点。
32接收机数量的配置要求
静态控制测量中,应尽可能采用双频接收机,这样有利于周跳
探测、电离层折射影响的消除以及观测值质量的保证。
级别
C
D
E
双频
观测值种类L1载波相位L1载波相位L1载波相位
同步观测接受
3
2
2
415
fGPS控制测量外业技术指南
第5页
及数说明:接收机的数量最好为偶数:46台理论上:接收机数量越多,网中直接联测点的数量就越多,网的结构就越好。33接受机参数的设置
在进行外业观测期间,接收机必须设置统一的卫星截止高度角和采样间隔参数,规范中的都是上限值,实际作业时,可适当减小它们的设置值,如卫星截止高度角可低至10°,采样间隔可短至5s33设站及观测记录
对中、整平、量取仪器高(对中误差不大于1mm,用钢卷尺在互为120°的三处量取天线高,当互差不大于3mm时(否则应重新架设仪器),取平均数。
天线高量取方法:天线高公式:(天线底盘半径R,三次量取斜高平均值L)
观测记录:每个时段始末各记录一次观测卫星号、天气状况、实时定位的PDOP值,即一次在时段开始时,一次在时段结束时。但当时段超过2小时时候,应在UTC整点时记录一次。每时段观测前后应量取天线高,两次差不应大于3mm。
34观测时段及观测时长的选择(最好避开中午11点到下午3点)
515
fGPS控制测量外业技术指南
第6页
观测时段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卫星星座,可以通过专门的星历预报软件来帮助确定合适的观测窗口。(此类软件根据测区的概略位置和30天以内的卫星概略星历(卫星历书),给出不同时刻t测站上可见卫星数以及可见卫星的高度角和方位角,同时还给出t时刻由该测站及可见卫星所组成几何图形的PDOP值,这样用户就能选用卫星数较多、PDOP值较小的时间段来进行观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