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数据库》实验报告
实验6:数据库设计
一、实验目的
1、熟悉ER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图形的表示方法。2、掌握将现实世界的事物转化成ER图的基本技巧。3、熟悉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4、掌握将ER图转化为关系表的基本技巧。
二、实验步骤或结果
1、根据需求提炼出实体
11需求分析阶段的任务1信息需求:社团信息,社团成员信息详细描述如下:A社团信息:社团名称、成立日期、指导老师姓名、负责人、活动地点B社团成员信息:学号、姓名、性别、所在系在以上信息需求中,可用每个处理对象的编号或名称将各个对象联系起来,可以实现社内总体信息的查看,同时,当其中的某个对象改变时,其他对象中的数据要做相应的改变。2处理需求本系统处理功能比较简单,主要以社团管理为核心模块,社员的管理,其中,主要实现查询,插入、修改、删除等功能。3安全性与完整性要求由于本系统的用户主要是基于社团管理,同时还允许各个社团了解活动情况,因而其安全性要求不是很高。在用户登录管理系统中,有相关用户身份(用户名和密码)验证。用户主要为社团管理者和社员,有社员权限限制。对操作过程中的数据查询和更新操作,可对数据库访问进行授权,还可以建立视图对不同的用户进行权限设置,从而进一步来保证安全性。在完整性要求中,社团名称,社员学号等可作为主键,可唯一标识实体。
2.确定实体间的联系
一般学生通过提交入社申请,经秘书处批准,通过者则可成为社员。秘书处拟订并提交本学期的计划书,经团委老师审核,审核通过的活动再交由外联部进行实地调查、联系。外联部通过实际调查取得村庄的信息并与当地主要负责人联系好后,组织部就根据以上所得信
1
f《网络数据库》实验报告
息开展活动。社员参加活动要在秘书处报名,秘书处对所有报名者进行审核,审核通过者便可参加活动。
(1)顶层数据流图
(2)中层数据流图
(3)业务流图
2
f《网络数据库》实验报告
3.生成多个分ER图
3
f《网络数据库》实验报告
4.合并分ER图,生成初步ER图
5.确定各个实体和联系的属性(1)活动实体及其属性
4
f《网络数据库》实验报告
(2)社员实体及其属性
(3)活动地点实体及其属性
5
f《网络数据库》实验报告
(4)活动评价实体及其属性
6.消除冗余,设计基本ER图
在图27分ER图中,负责人属于社员,然而负责人与活动又是一对多的关系,因而负责人是弱实体,为了避免产生冗余,在社员信息中加入标识属性(是否负责人);
7.把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