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3、环卫设施建设
建设垃圾回收、中转及无害化处理设施,其服务范围覆盖整个城镇及各重点景区。具体如下:
垃圾回收设施:主要包括在重要景点、旅游码头、游客集散地及其周边地区,设置若干生态分类垃圾箱。
垃圾转运站:建设1个垃圾转运站。
无害化处理设施:根据区域垃圾产出量,建设垃圾无害化处理场。
4、邮电通讯建设项目
重点建设内容包括电设施、程控电话设施、移动通讯设施、国际互联网设施等,近期重点是各主要旅游景点、旅游干线、游客服务中心和宾馆饭店等游客聚集区以及邮电通讯盲区的服务设施建设。
14
f
5、景观绿化在游客接待集散地利用灌木和花草进行绿化划分功能分区;在游客观光通道进行景观绿化;采用生态停车场,提高绿化率。
15
f
第六章环境保护
一、设计依据、原则及目标
(一)设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二)环境保护目标将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成为空气清新、环境优雅、水体清洁、景观优美、生态平衡的绿色度假区。实行环保与经济建设同步持续发展。1、空气质量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GB30951996一类地区中的二级标准。2、地面水质量地面水环境标准达到环境质量一类区三类标准。3、环境噪音环境噪声分贝五类地区,要求全面达到国家GB309693标准中二类地区二类标准(昼夜40~45dB夜间35~40dB)4、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大于95,主要有害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16
f
5、生态保护覆盖率100。
(三)环境保护原则
1、与自然和谐共存原则
生态旅游度假区应与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保持尽可能多的生态功能。在基础设施建设及规划中最大限度地降低公共中心区对局地景观和水文背景、区域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
2、生态效率原则
在基础设施、建筑物构造过程中,按照“三同时”原则,应全面实施清洁建设,尽可能降低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在建筑材料、能源使用、产品和服务中,鼓励利用可再生资源和可重复利用资源。
3、区域发展原则
尽可能将文化旅游小镇与地方特色经济相结合,将文化旅游小镇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并与区域环境保护规划方案相协调。
4、高科技、高效益原则
大力采用现代化生物技术、生态技术、节能技术、节水技术、再循环技术和信息技术,采纳国际上先进的生产过程管理和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