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与中国经济
摘要:在很多经济学教科书里,对于股市都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性的定义:股市是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晴雨表”。然而在中国,股市却通常不能很好地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关键词:国民经济中国股市
在很多经济学教科书里,对于股市都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性的定义:股市是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晴雨表”。然而在中国,股市却通常不能很好地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表明,200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36515亿元,同比增长95;与此同时,去年上海证券市场综合指数资讯行情论坛以下简称上证综指却下跌了1515。如果再往前些看,中国GDP近几年始终保持了7以上的增速,而上证综指自2001年6月15日见顶2245点后逐级盘落,至今年2月1日创出1187点的6年新低,量度跌幅达1058点,调整时间之长,下跌幅度之大,在世界证券市场都是极为罕见的。
f图为上证指数1999年2011年12年的市盈率
图为上证指数1999年2011年k线图这一奇特现象引起了全社会乃至海外业界的高度关注。在分析股市下跌不止的原因时,多数人只强调了定性,而忽视了定量。上海证券市场1990年诞生时,其指数起步位是100点,至2001年中已飙至2245点,总升幅高达21倍之多,即便与眼下的1200点相较仍有12倍的升幅。撇开当初定位偏低、容量偏小的因素,上证综指十余年间的涨幅还是相当可观的,而同期中国的GDP总增幅为两倍多。再以2000年为例,上证综指自年初的1368点至年末的2073点,涨幅达到50,雄踞全球诸多股市涨幅之首,远远超过当年GDP8的增幅。过度的涨升及过高的市场平均市盈率,大大透支了经济成长的前景,从这个角度看,始于2001年且延续至今的下跌,多少有其“消肿”和价值回归的合理成分,股市通过调整得以和宏观经济的发展更为合拍。一般说来,股市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二者是正向联动的关
f系,经济发达则股市兴旺,经济萎缩则股市疲弱;而在中国,却一边是艳阳天,一边是鹅毛大雪。固然证券市场与宏观经济的关系会有时超前有时滞后,不可能在同一时点出现高潮或同一时点出现低潮,但像中国这样二者走势数年严重背离,无疑是不正常的。在2007年至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过程中,虽然中国不是危机的“震源”,却依然以跌幅超过60%而列居全球主要市场指数跌幅第一。如今,在欧洲发生主权债务危机、国内展开宏观政策调控、全球经济面临二次探底的不确定性之时,中国A股市场又一次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