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远的墙壁上,高出地面1米处。对育雏器温度的要求如表41所示,3天之内可将温度控制在3335℃左右,以后可每周下降3℃,至与室温相同时即可停止供暖。
表41育雏温度(2)温度控制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雏鸡日龄越小,对温度稳定性的要求越高,初期日温差应控制在3℃之内,到育雏后期日温差应控制在6℃之内,避免因为温度的不稳定给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温度的控制应根据鸡群和季节变化的情况灵活掌握:a对健壮的雏鸡群育雏温度可以稍低些,在适温范围内,温度低些比温度高些效果好,此时雏鸡采食量大、运动量大、生长也快。b对体重较小、体质较弱、运输途中及初期死亡较多的雏鸡群温度应提高些。C
f夜间因为雏鸡的活动量小,温度应该比白天高出12℃。d秋冬季节育雏温度应该提高些,寒流袭来时,应该提高育雏温度。e断啄、接种疫苗等等给鸡群造成很大应激时,也需要提高育雏温度。f雏鸡群状况不佳,处于临病状态时,适当提高舍温可减少鸡的损失。
(3)雏鸡的温度锻炼:随着日龄的增长,雏鸡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增强,所以应该及时降温,一般温度
的控制可如图41所示。适当的低温锻炼能提高雏鸡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不注意及时降温或长时间在高
温环境培育的鸡群,常有胃寒表现,也易患呼吸道疾病。秋天的雏鸡即将面临严寒的冬天,尤其需要注意防止降温,培育鸡群对低温的抵抗能力。
降温的速度应该根据鸡群的体质和生长发育的状况,根据季节气温变化趋势而顶,大致每天降低0507℃,也可每周降3℃左右。
供暖时间的长短应该依季节变化和雏鸡群状况而定。秋冬育雏供暖时间应该长些,当育雏温度降至白天最低温度时,就可以停止白天的供暖。当夜间的育雏温度降至夜间的最低温度时,才可以停止夜间的供暖。在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白天停止供热后,夜间仍需继续供热12周。(4)怎样判断温度是否适宜?
“温度是否适宜”不能由饲养员自身的舒适与否来判断,也不能只参看温度计,应该观察雏鸡的表现。温度适宜时,雏鸡均匀地散在育雏室内,精神活泼、食欲良好、饮水适度。温度低时,雏鸡靠近热源杂堆,发出叽叽的叫声。不同温度下的雏鸡群表现如图42所示。2适宜的湿度:
雏鸡对环境湿度的变化虽然不太敏感,但有时也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环境过于干燥,雏鸡绒毛枯脆脱落,脚趾干瘪,体质差,育雏率下降。有人试验,在注意和没注意湿度的情况下,10日龄的成活率分别为983和942。
育雏初期,在第一周尤其是3日龄之内特别需要维持环境湿度,其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