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写景,月明云淡,景色可嘉。然而一句抒情,春事谁主?问得突兀,实以伤心人别有怀抱,何堪对此。接着再写临安宫苑,湖堤天气,寒暖适宜,但却何匆匆乃尔,实悲叹春之易逝,国已沦亡。三接复以对句写香陌华灯之热闹美丽,一结又长是懒携手去。心情可知,痛何如之!上片最后谁知二句,在断烟禁夜气氛中,满城似愁风雨。这里是以景物作比喻。临安已沦陷,元朝统治者在彼发布命令,宰割人民,哪能不使人悲愤。这一句如似重槌,发人猛省。下片首段三句与上片末句,似断实连,但却展开了对往事的回忆。宣和旧日,实指北宋。临安南渡,杭州变作汴州。芳景犹自如故,一总南北宋之繁华景象。又寓有不堪回首之叹。国事如此,是从大处着墨,而又系结合易安的身世来抒写的。因为李清照的《永遇乐》曾写中州盛日的情况,但南奔后,是而今憔悴。是如词序所云又托之易安自喻。缃帙下三句,记述易安南奔时书籍丧失,三五月明时感怀,写下很多凄凄惨惨戚戚的词,真是凄苦之至。江南下三句,再申述乱离流落之苦,用杜甫有安史乱中寄家州的故事。无路可走,无家可归,苦情自不待言,而却以此苦又谁知否?反语出之,情更深痛,笔势陡起。一结空相对、残无寐,满村社鼓。极写一己之悲与他人之乐,和李清照的词是遥相承应,更有无可奈何之叹,哀惋无穷。全词每小段都是先景后情,情景交织,疏密相间。
f两片末尾,均是大力铺写当时情景,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上片以此来勾起下片,下片末尾以景抒情,给人以无限回味。创作背景这首词,从词的前面序文里推知是作于公元1278年。因乙亥为宋德元年1275年。今三年矣,实为1278年,宋亡于1276年,这时已亡国二年了。易安南奔,犹存半壁。辰翁作词,国无寸土。说虽辞情不及,是谦词,而悲苦过之,是实情。
f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