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应对策略与原则
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对北师大师生说,他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文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目前,新教材中虽然增加不少文言文的篇幅,但量的增加并不意味着质的飞跃,文言文教学依然不尽如人意。正如学生所说,他们对语文有二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基于此,笔者在此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作一分析,并针对现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最后提出文言文教学的几个原则。一、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分析(一)师生对文言文学习的意义认识不足目前,文言文教学大部分停留在对字词句的解释、翻译上。把原本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变成零碎的心灵鸡汤式的解读,忽视了对文言文的意境美、语言美、韵律美的挖掘,对古人的智慧与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更无从谈起。学生则喜欢人手一本文言文翻译书,以为会个别词语翻译,会句子翻译就是学好了文言文,缺乏对文言文整体的语感体验。(二)学生文言文基础积累不够虽然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过一些古诗词,也学习过一些古代的名言警句,但毕竟没有系统地接触过文言文,有限的阅读积累使学生的文言文阅读难以独立进行。笔者曾经调查过学生课外阅读文言文的情况,发现极少数学生(不到5)有自己阅读文言
f文书籍习惯,大部分学生则只是按课文进行学习。这样,导致学生文言文的底子薄弱,语感缺乏,积累不足。(三)缺乏文言文学习的氛围语言的学习,离不开交流与运用。由于有英语学习的交流途径,不少学生的英语都比文言文学得好。我们中华民族从古到今有无数优秀的作品,古代文言文著作可以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但由于没有学习文言文的氛围,没有用文言文表达的需要,缺乏文言文的熏陶,直接导致我们民族文化的断层,传统精神的缺失。这是我们当代教育的失误与不可估量的损失。(四)文言文的学习要求有待提高一直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要求其实并不高,在表述上都是要求学生“会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而对于初中教学的指导思想就是围绕中考指挥棒掌握相关的文言文考点。这样,学生其实很难体会文言文那些表达上的妙不可言的意境,也体会不到古人炼词造句的艰辛。因此,文言文教学可以提升的空间还很大,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恢复并大力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今天,我们语文教师理应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有更多的发挥与提升。二、初中文言文学习的应对策略初中文言文学习可以发挥的空间很大,可以改进r